近日,这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妆巨头正式宣布,对旗下规模达12亿美元的大众彩妆部门启动全面战略评估,合作、资产剥离、分拆等方案均在考量范围内。
此次评估涉及 CoverGirl、蜜丝佛陀、芮谜等消费者熟知的五大彩妆品牌。
01 业绩大幅下滑
科蒂此次战略调整的背后,是惨淡的业绩表现。
根据科蒂2025财年财报,公司全年净收入58.93亿美元,同比下降4%,净亏损更是达到3.81亿美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超600%。
这份成绩单中,大众美妆部门的表现尤为刺眼:全年净收入20.73亿美元,同比下滑8%,成为拖累科蒂业绩的“重灾区”。
曾经作为科蒂营收主力的大众彩妆业务,如今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第四季度跌幅更是扩大至12%。
大众彩妆线的疲软并非短期问题。近年来,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国货大众品牌凭借高性价比与快速迭代的优势抢占市场,科蒂旗下封面女郎、蜜丝佛陀、芮谜等大众彩妆品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02 战略重心转移
与大众彩妆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蒂香水业务的强劲表现。
香水业务作为集团的压舱石,其全年销售额占比超60%,且各价位段全面开花:高端香水增长2%、大众香水增长8%、超高端香水增长9%,成为集团唯一的利润增长点。
正是基于这一业绩对比,科蒂决定将重心进一步转向利润更高的香水业务。
科蒂首席执行官Sue Nabi明确表示:“我们转型的下一阶段是关于清晰度和专注度。”
作为战略重组的一部分,科蒂还宣布了高层人事变动:品牌总监Stefano Curti及大众美妆部门商业总监Alexis Vaganay将离职。
同时,科蒂计划将所有香水和香氛品牌整合在一个架构下,以加强核心业务。
这一整合将使其能够在研发、消费者洞察、制造和分销方面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
03 美妆行业加速分化
科蒂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美妆行业深层变革的缩影。
当前,行业价值正加速向两端集中:一端是拥有强大品牌力的高端产品,凭借稀缺性、文化属性和情感价值,牢牢占据高净值消费者市场;另一端则是具备极致性价比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国货品牌。
而夹在中间的传统大众品牌,既缺乏高端品牌的溢价能力,又没有国货品牌的成本优势和迭代速度,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也随之改变。过去,企业的短期收入和规模是重要考量指标,渠道控制力强的代理企业更受青睐;如今,投资者更看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品牌所有权和用户连接能力成为关键。
科蒂的授权代理模式也面临挑战。科蒂旗下虽手握50多个香水和美妆品牌,但多数并非自有,而是依赖授权代理模式运营。
其中GUCCI美妆业务更是成为集团重要收入来源,然而GUCCI美妆授权协议将在2028年到期,科蒂极有可能失去这一“靠山”。
当品牌方纷纷“收回权柄”,依赖授权的企业如同失去根基的浮萍,随时可能被行业浪潮打翻。
从1904年创立至今,科蒂见证了全球美妆行业的百年变迁。
此次从规模扩张到利润聚焦、从大众彩妆到高端香水的战略转向,既是应对市场压力的被动调整,更是主动拥抱行业变革的选择。
资本市场已给出初步认可,在战略评估消息公布后,科蒂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1%。
美妆市场的两端挤压趋势日益明显,中间地带的大众品牌生存愈发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