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样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比如日前,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直播间售卖假货的刑事案件,主播和客服3人均被判刑,而这3个不法分子盯上的正是国际知名品牌,以CHANEL、SK-II、GIVENCHY、Dior为主,包括精华液、面霜、粉底液、香水、面膜等品类。
最终,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至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至十万元不等,同时追缴违法所得及没收假冒注册商标的化妆品、作案工具等一批。
直播间售假,屡禁不止
在本案中,经核算,被告人周某、刘某已销售上述假冒品牌化妆品共计345290.30元,被告人翁某参与销售上述假冒品牌化妆品共计91188.20元。另外,查扣的化妆品均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共计价值78385.30元。
对此,360化妆品网小编并不惊讶,毕竟是他们自食其果,明知故犯,铤而走险走这么一条路,早晚会付出代价。直播售假最高可获刑10年,这一法律科普早就有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
无独有偶,今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就公布了一宗案件的起诉书,当中显示,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被告人聂某在经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鲁卫商贸有限公司期间,在明知销售的化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情况下,仍伙同其妻子被告人王某博通过“快手”直播平台销售“雅诗兰黛”、“海蓝之谜”、“欧莱雅”、“古驰”等各大品牌的假冒化妆品。最终也是面临不同程度的判刑和罚款。
类似的案件还有不少,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事实上,各直播平台也有发布相关规范,但就是屡禁不改、明知故犯,严厉打击了一批售假产品,又浮现了另一批,即便是抖音发布了《兜售假货、高仿、未授权品牌商品的违规处罚公示》也无济于事。
从某一角度看,这反映了美妆行业的蒸蒸日上,毕竟如果是夕阳行业,不法分子可能不会频繁盯上。
而最受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因此,小编认为,还是别轻信渠道不明的大牌,最重要的是别贪小便宜。

制假方式知多少?

除了售假,化妆品制假更是违法源头,因此,也是打击的重中之重。其实,化妆品制假的成本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关键看用什么手段,现在较为常见的是以下三种。
第一,防伪码能扫出来,但产品是假的。现在很多消费者收到货物,都会习惯性刮开防伪码来查证产品真伪。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有防伪码的产品都是正品,需要去产品官网详细了解防伪查询方法,然后再仔细对比两者是否一致,才能判断产品真假。
第二,配方是真的,某些关键成分是假的。市面上有些假冒化妆品,配方和正品一致,95%以上的低成本原料也是真的,而关键性的高成本原料,却是以次充好。就像同是玫瑰,也有品种优良和普通的,在价格上却相差甚远,因此可以赚取中间的差价。
第三,包装和瓶子是真的,内含物是假的。有些制假售假团伙,为了以假乱真,不惜花大价钱收购正品的瓶子罐子,再往里面添加普通的材料,投放到二手平台或者微信朋友圈,以正品5折-8折的价格售卖,再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搞活动的时候不小心屯多了,或者搬家带不走等等,消费者收到货,甄别包装瓶子是真的,自然就会深信不疑了。
可以说,制假手段是五花八门,很容易以假乱真,消费者极有可能上当。
总而言之,直播带货应该走正道,切勿存在侥幸心理顶风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