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售承压,利润逆势突围
资生堂全球五大业务区域销售额全面下滑,其中依赖旅游零售的中国市场跌幅最为显著,达12.4%。利润的逆势上扬,源于一系列果断的战略收缩与聚焦。通过大幅削减低效中低端产品线,将资源集中投入CPB、御银座等高毛利高端品牌,资生堂在短期内以销售规模为代价,显著优化了利润结构。同时,公司实施严格的成本管控,从营销投入到供应链管理全面收紧开支,为利润增长提供支撑。此外,对效益不佳的零售终端进行收缩,特别是在过度依赖免税渠道的中国旅游零售板块,有效减轻了渠道库存压力并提升运营质量。这套组合拳虽带来短期喘息空间,但也伴随着品牌声量减弱与市场覆盖缩小的潜在风险。
中国市场:多重挑战下的深度调整
中国区84.76亿元的销售额和12.4%的显著下滑,凸显了资生堂在该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红利减弱与国际旅行全面恢复的双重影响,使得曾经贡献巨大的旅游零售渠道风光不再。更根本的冲击来自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以珀莱雅、薇诺娜、自然堂为代表的国货品牌凭借精准的成分科技应用、本土化营销及全渠道渗透,不断蚕食国际品牌份额。同时,消费环境变化叠加地缘因素影响,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光环有所褪色,这已成为整个日妆阵营需要共同应对的课题。
转型阵痛中的未来抉择
当前的利润回升只是资生堂深度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全球美妆行业正经历格局重塑,资生堂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取决于多重关键因素。持续加码研发创新是核心,欧莱雅集团保持3.5%左右的研发投入占比,在活性成分与绿色科技领域持续领先的案例值得参照。在中国市场,仅靠引入国际产品线已显不足,需要推进从针对亚洲肤质的深度研发、本土化营销到敏捷供应链响应的全方位本土化战略。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严苛的成本控制虽保障了短期利润,但可能削弱品牌建设、研发投入等长期竞争力培育。资生堂管理层正面临平衡短期财务表现与长期战略投资的艰难抉择。
这份半年报标志着资生堂以利润换取了宝贵的转型窗口期,但在国货品牌强势崛起与全球巨头持续加码的双重压力下,其高端化战略与本土化变革能否真正赢得市场,仍需经历更严峻的考验。美妆行业的竞争本质,始终是科技创新与情感联结的双重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