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决定基于消费者使用后报告的口腔刺激、牙龈炎症、溃疡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紧随墨西哥之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委内瑞拉等国家已实施类似禁令或健康警示,一场由一款牙膏引发的安全危机正在拉丁美洲蔓延。
01 跨国禁令与消费者伤害
墨西哥监管机构Cofepris在8月9日的公告中明确指出,消费者使用该款牙膏后报告的症状包括:口腔疼痛、溃疡、过敏反应,以及牙齿敏感和牙龈炎症。这些反应严重到足以让多国卫生部门采取紧急行动。
阿根廷ANMAT在7月24日发布的禁令揭示了更广泛的问题。该机构收集到21例本土不良反应报告,而邻国巴西的数据更为惊人——自2024年7月产品上市至2025年6月18日期间,巴西记录了11,441例不良反应报告。
巴拉圭在宣布禁令时透露,该国已有7名消费者因使用该牙膏就医。秘鲁卫生部则报告了一名37岁女性在使用含氟化亚锡牙膏后出现牙龈肿痛、面部不适及唇部皮肤反应的案例。
这些不良反应不仅造成生理痛苦,还显著降低了受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部分严重病例甚至需要医疗干预。
02 问题根源的配方困境
阿根廷ANMAT在调查报告中指出,引发这场安全危机的核心问题是:牙膏中的新型香味添加剂可能损伤口腔黏膜细胞膜的完整性。
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消费者报告的症状集中表现为口腔组织的刺激反应。
高露洁公司虽对“少数消费者”的遭遇表示遗憾,但仍坚持产品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并将召回描述为“预防性措施”。然而,面对不断增长的不良反应报告,该公司已开通产品更换渠道,允许消费者换取其他型号牙膏。
秘鲁卫生部药品和药物管理总局(Digemid)则提出了另一个潜在风险因素——氟化亚锡。该机构警告称,含此成分的牙膏可能引发口腔溃疡、水泡、灼热感及肿胀等反应,尤其在敏感人群中更为明显。
Digemid的警示名单涵盖了14款牙膏产品,涉及高露洁、舒适达、欧乐B等多个知名品牌的不同系列。
03 行业的多重安全挑战
这场牙膏安全风暴并非孤立事件。今年4月,美国一项检测发现市售牙膏中90%含铅,65%含砷,近半数含汞。被点名的品牌包括佳洁士、高露洁和舒适达等主流产品,甚至包括儿童专用及标榜“天然”成分的产品。
更早的安全争议围绕三氯沙展开。2025年初,媒体披露高露洁全效牙膏中含有这种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癌症风险的成分,尽管该产品未在中国大陆销售。
虽然高露洁援引1997年FDA的批准作为安全依据,但科学界对这种化学物质的风险认知正在不断深化。
在销售渠道层面,消费者还面临假冒伪劣产品的威胁。今年7月,中国京东平台出现消费者投诉,称购买的高露洁牙膏“味淡如嚼蜡”,怀疑是假冒产品。当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三时,商家却推诿拖延。
全球监管机构对同一款产品安全性的分歧判断揭示了更深层问题:阿根廷ANMAT明确将新型香味添加剂归为主要致因,而秘鲁卫生部则将矛头指向氟化亚锡。
牙膏安全标准的不统一让跨国企业在全球市场面临复杂挑战。
在墨西哥城的一家药店里,被召回的高露洁Total牙膏空缺的货架位置已被其他品牌填补。消费者在选购牙膏时更加谨慎,许多人开始仔细查看成分表——这个微小变化预示着日化行业将面临更严格的安全审视。
功效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成为牙膏行业必须重新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