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彩妆品牌也并非尽善尽美,有一部分在中国市场中便不起眼,甚至比不过头部国产彩妆品牌,例如贝玲妃。贝玲妃由美国一对双胞胎姐妹创建于1976年的彩妆品牌,可谓历史悠久。1999年,贝玲妃被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收购;2007年贝玲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下一年入驻Sephora中国,并陆续在全国开店。
表面上,贝玲妃在中国线下美妆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实际上,贝玲妃相比其他国际品牌来说,无论是销售业绩还是消费者口碑,都逊色很多。在各种大促活动的排行榜中,我们也几乎从未见到过贝玲妃的身影。贝玲妃这个品牌名字听起来很耳熟,但却没有在大家心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直到今年的3月份,贝玲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撤柜,到了4月份基本已经全面退出了线下专柜渠道。贝玲妃官方表示,随着零售大环境和趋势的改变,品牌正在调整中国的业务模式,将逐步撤销百货专柜,未来将主要在丝芙兰和天猫线上官方旗舰店发售。
无论官方说法如何,既然已经撤柜,那么就必定是经营不善。据360化妆品网记者调查,贝玲妃在中国美妆市场的消费者口碑普遍不好。有的消费者便直言:“感觉贝玲妃胭脂水很难用很难用,拔草,外表可爱的染唇霜用了之后也感觉很鸡肋。以后不会再买他家的东西了。”
贝玲妃在中国市场为何如此不起色呢?小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出于其产品。首先,贝玲妃的产品缺乏创新力和差异化。据悉,贝玲妃曾有过“眉部专家”的称号,其眉妆产品一度非常强势,然而,长期以来,贝玲妃的眉部产品均没有进行大幅度的更新迭代。在消费者的印象中,贝玲妃的明星产品总是这老几样:眉笔、蒲公英腮红、“反恐精英”。
在其他国际彩妆品牌以及国产彩妆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打造全新爆品的境况下,贝玲妃显然落后了太多,给行业与市场都是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贝玲妃专柜曾引以为傲的修眉服务专区“眉吧”,如今也随着撤柜消失在品牌的历史长河中。
其次,贝玲妃的产品定位于高端,价格昂贵。例如,贝玲妃一款塑眉定型凝胶在天猫平台单价达到340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去购买那样一款产品,大多数中国消费者都无法接受。并且,如今国产新锐彩妆品牌崛起,物美价廉,给予了贝玲妃极大的生存压力。
当然,除了产品本身之外,贝玲妃的渠道调整也是个问题。据悉,贝玲妃于2011年便登陆了天猫,但在后半年却又毅然退出,直到2017年才重新进入天猫,错失了中国电商红利。
数据显示,56%的美妆品牌在2020年进行了战略性收缩调整,大多数都是通过关闭线下专柜渠道的方式。因此,贝玲妃在近两年的败退,也跟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贝玲妃在中国彩妆市场的道路,已然越来越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