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成本又涨了!
去年年底,很多品牌商正在和屈臣氏谈今年的合作,费用每年都在增加!
如果天猫上的推广费让人抓狂的话,进线下KA的成本,则让所有厂家都能深恶痛绝地列出无数条。除了每年都在涨的入驻成本,还有其他柜台、服务等等费用。
比如,彩妆行业在线下零售中的三大成本:
1.柜台。
比如玻儿彩妆,在线下有2000个网点,柜台以每个5000元来算,投入的成本就上千万元。柜台是面子工程,稍微旧一点就得更换,由于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基本没有返修这回事。倘若柜台能用3年以上,分摊下来,成本也不算高,但还有一种情况—撤柜。比如在商超渠道卖得不好了,比如经销商不愿意做了,那这个柜子的生命只能就此完结。
2.试用装。
每个网点,每个柜台,每个单品,全部的试用装下来,也是不菲的成本。
2.服务。
服务是由人来做的,这就涉及管理成本。作为品牌商,时常会派人到一线帮经销商培训导购员。可是到后来,经销商更愿意厂家的人直接过来帮忙销售,不乐意接受培训。这与导购人员的流动大有关,培训完之后没多久,很多人就离职了。所以经销商希望厂家的人员在那边帮他们卖个三五天,他们就省事多了,可是厂家要哭了。
比如品牌进了线下终端,销量不好,他们就会给代理商压力,代理商就会给厂家压力,厂家就得派人过去。要是厂家不管呢?经销商手上可不只有你一个产品,不做你的,他也没什么损失,可是厂家可能就面临撤柜。撤柜之后,前期的投入就白费了,连柜台都得扔了。
电商“轻松”地来了
在线上,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虽说线上更强调服务至上,但是服务也就是体现在旺旺客服、物流速度、退换货等等,成本占比都不大。
比如,玻儿彩妆成立4年多时间,之前一直与聚美、乐蜂、京东等B2C平台合作,今年4月在线上开了天猫店。今年在线上的销售额相比去年提升了6倍,线上、线下基本持平了。对一个新品牌来讲,这种故事不止发生在玻儿一家身上,有的企业甚至在上线一年多后,线上销售额就达到了80%的占比。这样的变化总会在某些地方显示出巨大的冲击。
当然,据渠道商的声音和厂家的声音,即便电商风风火火,但屈臣氏依然非常重要。
“电商一直卖得不错,但是从品牌传播上来讲,还是屈臣氏的帮助更大。”一品牌商说,“如果你在屈臣氏店面中有一个专柜,对消费者就有很好的说服力,而且屈臣氏的环境也能给出一个价格标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化妆品广告上还要带上一句“屈臣氏有售!”,等于免费给屈臣氏做广告。但是反过来说,“屈臣氏有售”对品牌商来说,何尝不是一个不错的广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