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有研究表明,碎片化的显着表现就是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多元化,不再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和思考,结果带来了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碎片化"集中反映在消费领域就是大众消费者向分众消费转换,消费者在接触信息时更多的注意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种碎片化的诉求切换成日化行业场景之一,就是终端活动越来越难做,越来越没有效果。
对于大部分渠道商而言,困境之一就是渠道越来越同质化:经营布局、品类结构、装修档次甚至服务水平都极其相似,在此状态下,为了带动人气,促进销售,渠道里最常用的杀手锏就是形形色色的打折买送等动销活动。而这种盲目的价格战既牺牲了厂家的利益,又损害了终端店的形象,同时也使各渠道商的利润日益滑坡。
而新兴渠道电商的冲击,更是让渠道商苦不堪言。这点不用多说,相信很多渠道商都已经吃过电商的亏了。电商不仅抢占了部分传统渠道商的市场份额,也破坏了价格体系,使各级渠道商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电商全年无休的价格战,让线下的渠道商们如坐针毡,再加上一些厂家对线上卖家的纵容,渠道商迎来最艰难的时刻。
逐年攀高的渠道运营成本,也是渠道商们难以承受之重。以"苛捐杂税"着称的KA商超费用自不用说,专营店渠道的运营成本也逐年攀升。在成本不断攀升的同时,利润却在不断下滑,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各种经营压力之下,透支资源成为渠道的普遍选择。从大派送开始,渠道就一直在透支客户资源。除了免费送这种提前透支,渠道里的各销售终端还对消费者进行"暴力营销"--凡进门的客人,美导都会上去给人家推销一通李大哥张大叔家的产品,让顾客烦不胜烦。
这厢是对消费者进行"暴力营销",那边却是渠道执行力差强人意。季度总结会、月度营销会、每周终端实战培训等一直没少开,方法、案例、理论、思想等也方方面面都没漏过,可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却依然解决不了,或只是略有解决。大把银子帮终端店建立了POS系统,却只有一个收银功能……
一边是渠道本身的内忧外患,一边是越来越难以捕捉的碎片化市场需求,日化渠道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