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春节,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晶,几千年人们的创造。但是,“双11”节,只是一个人的创造,这个人就是马云。“双11”节的销量早已公布,不再赘述,马云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节点营销FromEMKT.com.cn”经典。对企业有教科书般的参考意义。为什么几亿人集中到这一天狂购?值得我们探究一下。
抓住天赐的好名
据说,“双11”是南京的一位大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节日”仅是大学校园里一种戏谑性的假“节”,并非主流。
极其精明的马云发现了他的超级价值,认为“双11”是天赐好名。一是好记,二是具有戏剧性,易于流行,三是愉悦性,来源于“群众”,群众基础好,没有隔阂。
差异化
传统节日活动太多,容易被大量的节日促销信息所湮没,选择这种非主流活动,在举办的时候,更容易突出出来引起关注。
活动主题化
在一个活动中,可以产生很多现场的互动。品牌推广是虚的,消费者没有体验。把消费者的体验和品牌推广相结合,最好的形式就是主题推广。“双11”就是这样一种主题推广形式,它集促销体验为一体,席卷全民。
形象旗帜化
马云说,“双11的数字背后,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用这些数字把商业地产的价格打下去。”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他说“没有一家企业靠杀价取得成功的,我们是跟传统的商业模式竞争。”“双11”并不是电商内的大战,这是新的商业系统对传统零售开始发起的挑战。他用电商打掉商业地产高价的旗帜,触动了社会神经,聚拢了亿万消费者。
持续聚焦
淘宝和淘宝商城开始做“双11”为主题的促销活动,至今已有5年。2009年的时候,淘宝等于在唱独角戏,2011年,引起电商界极大关注,2012年,全面爆发。由天猫主导的购物狂欢节的气氛很浓,地铁里、报纸上、电视上广告和新闻里满眼都是,网络上的广告和相关报道更是铺天盖地。
持续造势
2012年“双11”之夜,马云首度亲自为“双11”促销站台。除传统的活动造势外,“双11”选择以点带面的形式,主要是两个活动:5折商品提前收藏活动,和“亲品牌,赢红包”活动。前者比较常规,后者是个比较别致的活动,在光棍节的背景下,这一主题让众多光棍们从虚幻的游戏中获得短暂安慰。
目前最好的宣传推广渠道,无疑为网络工具,而网络工具,最好的载体是整合各种互联网资源,共同发力。
发动全民战争
淘宝天猫与众商家具有以下“分工”特征:淘宝天猫负责整体狂欢节的品牌推广其投入广告的范围,有地铁站站台广告、纸媒等。数万家商家各自利用自己的渠道和资源,来为“双11”造势,众人拾柴火焰高,让天猫自身在不必要投入太多情况下,取得战争的巨大胜利。
千方百计方便客户
天猫动员优衣库、鄂尔多斯等300多品牌线下3万门店作为天猫双11的“试衣间”抱团加入。今年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线上线下联动,最大的特点是将线上购买和实体店提货相结合,尽量消除双11带来的实体店购买力透支。
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身的购物,而且定位和LBS可以链接线下实体,而扫描、拍摄的功能,比如扫描二维码,可以进行商品的匹配和搜索,甚至还有通讯功能和传感功能,方便了客户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