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许宝同之前,已经多次听说过他的故事:199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进入国企单位,而后却放弃稳定清闲的机关生活,一头扎进日化行业。许宝同曾说过,与其在一条庸俗的平凡路上走过人生,倒不如放下对前路的恐惧,用勇气与年轻闯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他的魄力、勇气和坚持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月的某天,记者来到济南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物,没有没有想象中那股盛气凌人的霸气,许宝同更像一位儒商,很多时候,他是温文淡定的,静静地听你说完,然后再缓缓地道出他自己的看法,礼貌的颔首,温暖的笑容,让你很难将他与当年那个豪气冲天的小伙联系起来。
在许宝同十余年的日化生涯里,他一直在遵循着“差异化”三个字,寻求品牌的差异化,经营模式的差异化,以及服务的差异化。
不安分的心不寻常的路
外表温文尔雅的许宝同其实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一个牙膏品牌的销售,但是他却不愿意走前人寻常销售模式,他找了一些有着洁白好看的牙齿的漂亮小伙子小姑娘回来做促销小姐促销先生。牙膏销量一下子就翻了好几倍!许宝同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终端促销”,这个现在满大街每天都在上演的营销模式在当时却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十几年后,许宝同已经不做牙膏很多年,他有了自己的公司,代理着20多个日化品牌,但“不安分”的心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济南市是商超的天下,化妆品专营店一直都不强势,他们常常都被挤在偏僻的小街小巷里,在主要商圈很难铺设网点。”许宝同认为,作为化妆品行业的主战场,专营店还是要做,但是还应该开辟另一种渠道。药店就不同了,早在10年前,济南市区就有5、600家,发展到今天,在核心的商圈里依然保留着不少。在许宝同看来,那么多药店分布在济南市内,是一种资源,如果能够这个渠道控制住,就会事半功倍。
相比化妆品专营店,药店似乎显得不那么专业,但是药店也有药店的优势,药店特殊身份反而能够增加人们对品牌、产品功效的信任度。作为药店的一个特殊存在,药店里的化妆品更能在短时间内让进店顾客侧目,引起他们的兴趣,由于与药品的根本差异,药店里也少了专营店常有的那股火药味。
而药店特有的医保卡政策同样也吸引着许宝同。医保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如果不生病,医保卡上的钱可以拿来干什么?”许宝同问自己,也许会到药店里买一些生活用品,比如化妆品。尽管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发现,进药店用医保卡来买化妆品的还是少数,但是至少这种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消费者产生了影响。”
“把化妆品卖到药店里”
在采访过程中,许宝同多次纠正记者:“我们只是在药店卖化妆品,而不是卖药妆。”实际上和记者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很多,药店=药妆,提到药店里的化妆品,总会想到那些有着特殊功效的品牌。
“这就是我们的不同,就是要改变人们以往对药店化妆品的看法和经营模式。事实上我们是把正常化妆品放到药店卖。不仅仅是药妆。”许宝同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记者,这样的经营模式一般人都不会去做,尤其是专业的经销商更不会去做。
“药店的进场费,展柜费,促销费等等,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资,第一年我亏了30多万,第二年亏了40多万,能够做到现在这个规模我其实付出了不少。”在摸爬滚打中,许宝同也总结出了经验,“进药店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还要功效突出。”在他目前代理的20多个品牌中,已经有6个进入了药店,有军献、相宜本草、丁家宜、迪彩等,6个品牌各有特色,或功效明确,或促销力度大,或被关注度广泛……
许宝同给记者分析道,进化妆品店的消费者指向明确,就是为了买化妆品。但进药店的就不同了。一般化妆品店的消费群集中在25——50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同时也是药店的主要顾客群。虽然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自己生病的比较少,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通常要替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买药。相比较化妆品店,他们来药店的频率更高。进到这里的产品既要符合药店的身份,也要考虑到逛药店的人的大众化消费习惯。
尽管他们不是冲着化妆品来的,但是进来后能看到产品和促销活动,再通过主动营销,就能拉动销售。作为便民设施,药店的位置比较好,而且网点多,进出方便。同样的产品,当人们认可了药店的经营模式后,他们会更愿意来这里购买。
作为最早进驻药店的经销商,许宝同没少吃亏,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错,在大家都在感慨代理商不好做的时候,美乐却一直在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是山东的“明星”企业。对于未来,许宝同表示,药店的差异化路线还是要走,要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