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先别人一步,才能步步先于别人。在化妆品行业里,很早之前,就有不少代理商发现商超这块肥肉,并早早地加入到这块市场的掘金行列,通过给超市供货,扩大了销售网点,提升了销量。
商超、KA大卖场、日化精品店、品牌专卖店、连锁专卖店、药妆店、药房、美容院、前店后院、电子商务……化妆品行业从来都不缺少销售渠道。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商超近年来越来越受人关注,一些颇有远见的代理商,捷足先登,已经在这里成功掘金。
借助商超,代理商占得先机
来自于山东的代理商黄立国对于商超的好感明显高于专营店,即使他已经开了两家连锁店。“专营店的生意不好做,相比而言,商超做起来就容易一些,比过才会知道,”黄立国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他代理某本土品牌已经5年了,一开始该品牌只是向专营店供货,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品牌始终做不出来,厂家有意见,店家也不断抱怨。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立国将这一品牌引进到当地的商超,仅仅一年时间,这一品牌就迅速在当地打开局面,销量突飞猛涨。“同样的东西,人们就愿意去商超,哪怕它贵点。在消费者的观念里,商超的东西就是好。他们觉得商超规模大,能进这里的品牌肯定有实力,能在这里卖的产品那一定是真的,品质有保障。我们给商超供货,其实也省了不少心。”
商超的高成本,高门槛反而成了品牌建设的推动力,成了消费者心目中衡量产品的品牌的标尺。
黄立国认为,对于大部分代理商来说,经营大品牌已经成为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没有利润,没有话语权。倒不如借助商超这个渠道,去扶持一些二三线品牌,推动他们的成长。
对于代理商来说,品牌要能占领渠道,要占有市场份额才能保障品牌的生存和代理商的利益,而这正是商超的优势所在。
在现阶段,能快速在终端市场上取得销量突破的可能就是商超渠道了,比如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能进入这些地方,就意味着可以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和提升产品知名度。看一下宝洁公司每年发布的销售报告,飘柔、海飞丝、舒服佳、潘婷等品牌在这些商超卖场渠道中销量,每年都在增加,销量相当可观。
不少已经在商超尝到甜头的代理商认为,商超这个业态渠道的兴起,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代表着消费者的意愿,早点顺势而为,早点抢占市场,才能部不被淘汰。
“商超虽好 不要过度依赖”
正如前文所述,商超不是唯一的渠道,但是却是目前最好的渠道之一。代理商在经历了厂家无额度的压榨和专营店主不停的控诉后,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唯一能让他们喘息的“清净之地”。
有供货专营店经验的代理商都清楚,“专营店老板很麻烦,一天到晚要支持,物料、培训、促销等等,卖得好是他们的功劳,卖得不好就是我们做得不到位。”用某代理商的话来说,专营店老板是他们的上帝,他们必须做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黄立国说,商超相对就好多了,有合理的经营模式,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大型商超,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进入后,可以省去不少推广活动。而对于专营店,就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没有专业的团队,现在的中小型专营店很难有好的发展。”
然而所谓的“清净之地”,也不能成为代理商永久的“避风港”。惦记商超这块“肥肉”的,远不止代理商一个。
商超各种优势不仅代理商明白,企业也明白。“直供模式”,早在很多大型卖场出现,省去代理商这一环节,商超和厂家实现了双赢。很多代理商正面临着或变身为物流商的角色换位,或被企业抛弃的命运。
“商超虽好,但不要过度依赖,店大欺客的情况永远都存在。”很多曾经在商超掘得第一桶金的代理商,也开始打起了别的主意。小小化妆品城的姜旭辉就是在深刻体会到了商场的霸道后,转而自己开店。济南美乐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宝同也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电商是市场发展的潮流,他们正在学习当中。
“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本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化妆品专营店也经历过黄金10年,如今的商超盛起在业内人士意料之中。对于代理商来说,商超是谋生的一种渠道,就像它的出现给专营店带来的冲击一样,未来也会有新的渠道出现。在繁华时,更要冷静看到它的弊端。
不管它能繁荣多久,至少对于代理商来说,目前商超渠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终端通路渠道,如何把握好,对以后发展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谁能在初期占得先机,谁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