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2014-2018年年复合增速达到40%以上。按此增长情况,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可以达万亿级别。
二手美妆市场也随之兴起。
二手化妆品其实也并不是真的“二手”产品,很多二手美妆产品是没有拆开过的,而是消费者购买太多,觉得一时半会也用不着,还不如摆在网上卖出去回血。
不过,二手美妆的水很深,记住下面这些套路,千万别被骗了。
套路一:
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
随着颜值经济的发展,化妆品市场规模逐年变大,不少商家觉得有利可图,甘愿冒着犯罪的风险制假售假。像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对假货打击力度较大,甚至配备了专业的打假团队,一般的售假商家自然不敢轻易进入,他们首先瞄准的,就是打假力度不足或为了引流而忽视打假的二手交易平台。
这些黑心卖家常用的套路是先找个理由(常用理由是怀孕、搬家、生病),然后“白菜价”抛售化妆品,当买家发现产品是假货或仿品后,他们再反咬一口,说买家故意掉包,或干脆把买家拉黑了事。
防范方法:交易之前,先查看卖家信息,留意他们成交的数据,一般正常卖家交易量都很小,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如果交易量过大,说明是已经倒卖很长时间了,跟孕妇人设不合,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骗子。
套路二:添加违法成分
市面上很多号称可以快速祛痘的假冒化妆品,都被检测出抗生素,常用的有氯霉素、酮康唑和灰黄霉素。人体如果长期使用激素,会产生耐药性、过敏肌质,让皮肤变薄,或诱发依赖性皮炎,一旦停用皮肤会发红发痒脱屑,就是俗称的烂脸。
二手美妆交易平台,正是滋生这类黑心卖家的温床。
汞也是经常超标添加的违禁物之一,因为汞可以快速产生美白效果,但长期使用不仅会让皮肤不白反黑,更容易毁容。
防范方法:尽量不买二手平台上销售的“三无产品”或“中药秘方”;不要轻易相信二手卖家的产品承诺;如果对方避实就虚不正面回答质疑,那就要小心了。
套路三:真假混卖
有些化妆品因为政策原因或品牌方的投诉,消费者在二手平台搜索时会受到限制,或不显示搜索结果。但这里面还有些“门路”,例如搜索谐音或者缺字的品牌名,照样能搜索到一大堆难辨真假的产品。
他们往往会在产品页面上粘贴一些授权证书的图片,承认自己是代理商,但因为库存问题在二手平台上打折清货。
为了规避平台政策,他们往往会在标注“德国进口”“尾货”“直邮”等字样,在商品详情上仅显示“产地中国”“上市时间”等很容易忽视的信息,通过大量图片模糊产品的信息。当我们记者问及具体产地和进货渠道时,对方却表示“不方便透露”。
防范方法:注意卖家详情页的评价,如果负面评价过多,还是建议不要轻易购买。或者打电话给平台资讯其资质,或查询该品牌在当地的代理商是谁,核准其代理身份后再购买。
总的来说,目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手交易平台有审核义务,国法大于平台规则,如果消费者遇到不公平的情况而平台又拒绝受理,可以联系当地工商部门解决。此外,《电子商务法》赋予消费者应有的合法权益,透明的机制是二手市场交易平台的生存之本,理应完善相关评价机制,让违法的卖家暴露在群众雪亮的眼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