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丽修行BEBD大数据,在截至去年8月11日的有效备案产品中,含有α-熊果苷成分的产品超过20000个,年度环比增长64.4%;其中8803个品牌、1797家工厂备案产品均使用了该成分,年度环比增长52.96%、29.24%。
如今传出熊果苷将会被禁的消息,不禁令许多企业都为之一振。据悉,该传闻源于国家药监局于8月28日发布的化妆品行业21项修订项目的《通告》,其中包含《化妆品中α-熊果苷等4种原料的检验方法》。
然而,经过记者的调查,该《通告》中并没有明确关于禁止熊果苷的说明。而《化妆品中α-熊果苷等4种原料的检验方法》内容中的检验方法主要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α-熊果苷、β-熊果苷、氢醌和苯酚。而此前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并未收录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的测定方法,仅收录了禁用成分氢醌和苯酚的测定方法,且该方法检出浓度不能满足监管需求。
事实上在去年,熊果苷曾经翻过车。
整个事件的起因源于一位拥有10万粉丝的小红书美妆博主,该博主推荐了含有高浓度熊果苷的ASDM美白身体乳,并自创了ASDM美白身体乳与其他品牌如芯丝翠、MM、Cellbooster果酸身体乳混合使用的方法,称此方法能够让产品达到更加显著的美白效果。
后来,一位叫奶皮Niko的千粉新主播对上述的产品使用方法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产品混合方法有产生氢醌的风险,双方争议相持不下。直到近日,一些消费者曝出使用ASDM美白身体乳以及这种混合法后皮肤出现白斑,市场的矛头突然全部转向这名10万粉的博主。
由于ASDM美白身体乳含有高浓度的熊果苷,市场舆论便开始集中于使用熊果苷是否会导致皮肤出现白斑的问题上面。事情发酵之后,ASDM官方也第一时间发出公告进行澄清,表示消费者肌肤出现白斑,是因为此种使用方法将不同种类的酸性乳液混合的缘故,熊果苷成分本身并不会造成这种肌肤问题。
一些行业人士则表示,ASDM的护肤产品中不仅仅含有α-熊果苷,而且还含有β-熊果苷,一些消费者肌肤出现白斑很有可能就是β-熊果苷含量太高导致的。
熊果苷可以通过抑制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与雀斑。在熊果苷三大类中,脱氧熊果苷抗黑色素的效果最强。诸多文献表明,脱氧熊果苷抗黑色素的能力分别是α-熊果苷的38.5倍、β-熊果苷的350倍,然而因其容易在保质期内降解出氢醌,存在致敏和致癌的潜在风险,所以在护肤品应用中,主要以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为主。
之前,欧盟便发布了化妆品中禁用脱氧熊果苷的条例,英国、马来西亚也表明将在化妆品中禁用该成分,同时我国也在2015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将易从熊果苷中降解出来的氢醌列为禁用成分。
行业对于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的安全剂量,至今依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据360化妆品网记者了解,目前政府法规并未对熊果苷允许使用的浓度进行限制,熊果苷的实际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
事实上,一些国际美妆品牌,如资生堂、DHC等等,便曾因考虑到熊果苷未知的安全隐患而下架了相关的产品。
目前,熊果苷的行业使用率依然在节节攀升,不少护肤品牌依旧对其保持乐观的态度。许多具备功效性的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但企业不能因噎废食,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力,是能够将这些安全隐患降到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