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自“国家药监局”官网
据了解,该方法从提要、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试样制备与保存、分析步骤、检出限和定量限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上述八种组分的测定。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仅适用于膏霜类、乳液类、水剂类皮肤用化妆品。
读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一头雾水,这件事大不大?究竟对企业和消费者有何影响?对此,360化妆品网小编通过解读,总结了以下要点。
第一,此次主要是为了整治违禁成分的添加乱象。简单来说,我们本来就有常规的检验方法,但由于期间还有企业不走正道,在产品中添加不在检验范围内的违禁成分,企图通过钻漏洞躲避监管。
而补充方案的出台,显然能够更加全面地制止这些行为,进而让市场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以新康唑为例,主要用于抗真菌剂、控油,如果添加在洗护用品中,那么能够起到去屑、杀菌、控油的作用,换言之,只要含量不超标,添加在产品中通常是可以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儿童化妆品就禁止添加。而苯硝咪唑、氯甲硝咪唑、奥硝唑、替硝唑、异丙硝唑、洛硝哒唑、羟基甲硝唑基本是医用疗效,并不能用于化妆品中。而因为这些成分的效果较为显著,所以个别企业会偷偷添加。
第二,精细化监管已成趋势。实际上,此次并非是首次发布这样的公告,从去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已先后发布了三个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即《化妆品中本维莫德的测定》、《化妆品中莫匹罗星等5种组分的测定》、《化妆品中比马前列素等5种组分的测定》。
依小编之见,接下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成分被列入检测范围内,当成分检测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的时候,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企业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如此一来,同行竞争将变得愈加良性,市场乱象将得到进一步肃清。
第三,为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感保驾护航。我们知道,企业添加违禁成分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个别企业为求快利,炒概念、搞噱头、胡乱宣称功效,比如为了让产品更有“效果”,加入违禁的美白成分。
而这些做法,多少会损害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最常见的就是损伤皮肤,安全性实在堪忧。在小编看来,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事,确实很无辜,毕竟他们大多对行业并不了解,未曾想后果竟是如此。相信随着补充方案的陆续出台,一些不合法的产品将被清掉,消费者在选购时也能更放心。
总之,本次公告的内容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是息息相关的,前两者务必读透其中的信息,以诚信的态度做好产品,这才是积累口碑的根本!
附件来源:“中国药闻”公众号
附件
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
化妆品中新康唑等8种组分的测定(BJH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