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
脂肪填充过程中“缺的多就要填的多”?
有过自体脂肪填充经历的求美者们,一定对这个话题很熟悉,通常情况下有填充诉求的人在和医生沟通时,一般都会听到医生提到的“少量多次填充原则”。
不少人就提出疑问,脂肪填充少量多次进行是否有明确的依据证明?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观察总结,一次性注射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被注射的脂肪得不到血液供氧,从而形成硬结钙化,进而导致脂肪不能成活。
如果单部位脂肪填充过多,就会出现夸张的术后效果,会导致面部变形或是“寿星额”、“太阳穴鼓包”等失败症状。

如果需要填充的部位凹陷严重,切不可一次性要求医生注射大量脂肪,一般填充需要进行1到2次才可达到永久的效果。
自体脂肪填充时,不可以自己任性决定脂肪填充量,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脸型、骨骼、肌肉、脂肪等分布特征,按照美学标准和个人诉求进行手术填充。

考虑到成活率的问题,个别人会不顾医生劝阻强烈要求大量填充脂肪,这样术后不但没有美感,反而面部看起来臃肿浮夸。所以医生一般不建议一次性填充过多的脂肪,大多会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术后的效果会更加自然美观。
目前我所接触的到院面诊修复的人当中,至少有80%~90%的人是因为脂肪填充过度导致的面部变形不成比例,比如上方的女孩儿就是典型的脂肪填充过度,在脂肪修复手术之后才改善现有的夸张情况。
所以我个人非常不赞同一次性填充过多的脂肪,建议进行多维间分层定点定位填充,把脂肪多点多层次填充到面部,这样术后效果才更自然。

陈万芳教授,年度人民好医生获奖者;34年脂肪移植领域专研;脂肪移植与乳房整形中心院长、软组织微创手术专家组组长;对运用脂肪细胞来进行颜面塑形抗衰及身体塑形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独到见解!“三十载躬耕塑美,用艺术之手、雕琢生命之美,他就是陈万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