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工具的兴起,让大家看到了希望。那各位都是怎么做的呢?还是定期发送短信/微信/微博、节假日活动优惠、纪念日祝福?
实体店口中的竞争力,是否称得上竞争力。
婴童实体店运营每个人都在谈体验,但是何为体验?通常大家都提及顾问式销售、配套游乐场或者游泳馆,因为这些都是线上没有的。
其实顾问式销售线上也有。那么,我们怎么利用互联网思维!
婴童实体店运营每个人都在谈体验,但是何为体验?通常大家都提及顾问式销售、配套游乐场或者游泳馆,因为这些都是线上没有的。
其实顾问式销售线上也有。
线上店也极其重视导购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也不仅仅是介绍产品。而且,线上更便捷,随时随地可以找到店小二,只要你上线。尤其是消费者的移动端购物以及交流习惯养成之后,拿起手机随问随答。
的确,在门店中,消费者可以跟导购人员直接接触,这是一个优势,但有时候也是一个劣势,因为只要是靠人来展现的服务,就不敢完全保证服务水平一致。有时候,你太过热情,那些“活在云端”的新妈妈们根本不适应;有时候,一个导购脸色不好,就可能导致这个消费者对这个店“一生黑”。
但是线上“不要脸”习惯了,反正大家谁也见不到谁,服务小妹就算早上刚跟男友吵了一架,在线上也会按照标准流程各种“亲”不离口的。
游乐场所,线上真的没有,但是其他地方有,比如这几年大打亲子牌的购物中心。
有的购物中心甚至会有好几层提供给各个年龄阶层的游乐场、游泳馆,而且有的已经做得非常专业化,母婴店能否花大的精力和资金来跟这些专业场所竞争?
10年来,母婴用品市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呈现野蛮式增长,店内配几名导购,进一些知名品牌带动人气,再加上几个不太知名的高利润本土品牌,再配搭些日用快消品,如奶粉、纸尿裤等,适当地针对店员制定导购激励政策,偶尔厂家业务对产品培训,日子就那么过着,店也慢慢地做起来了。
正过着这么安逸舒适的日子的时候,挑战来了,猝不及防。
数据显示,母婴消费途径中,2012年网上占比是17%,2013年同期占比已经上升到21%。电子商务的浪潮似乎有增无减。更重要的是,年轻的消费者已经习惯凡事上网查,上网问,上网成交。而最近这两三年来,整个母婴行业无论从厂家作为上游、渠道商作为中游还是零售商作为下游都发生急剧变化。
乱世之中,必出豪杰,实体店还有哪些突破口?
传统方式拓展客流是否可取?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店铺运营中,首先考虑的是客流量从哪里来。
扩张店铺,开更大的店?当今物价高涨的年代,租金压力越来越重,店面扩大了,交的租金自然更多,这无异于给业主打工。
增加分店数量?除了上述租金压力增加之外,店员人数也随之上升,人员管理也成问题。现在普遍的现象就是年轻人不愿做导购,人员流失率也高,人手的扩充往往突显了招人不易、留人更难的局面。
那加大广告宣传投放吗?在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彼此都用惯常的推销手法是通过让利去讨消费者欢心,越来越变得高投入低产出。大家天天都做的事情,这件事情本身就没有突出之处了。
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持老客户的7倍(没错,从5倍上升到了7倍!),因此,维持好老客户并提升重复购买,这是最好的方法。
钱只能买来弱关系
于是大家就想到维护自己的会员营销体系,尤其是诸如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工具的兴起,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那各位都是怎么做的呢?
还是定期发送短信、节假日活动优惠、纪念日祝福等。套路没有新意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个套路与消费者互动的出发点,均以利益为驱动。
不要忘记,你在发优惠信息的同时,其他商家也在发各式各样的宣传推广信息!试想一下,手机天天收到一大堆短信,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不理它?或是立即删除它?结果是商家忙着花钱去发信息,客户忙着花时间去把信息删掉!我们到底在创造了什么客户体验?!
不断赠送礼品,打折优惠吸引客户,只会不断教育客户一切从利益出发。慢慢地,客户只会关心你的产品价格是否最低,去你店买东西是否有更多东西可以“占便宜”。所以我们常说,趋利的客户是商家教出来的。
一切仅靠利益驱动的关系,我们称为弱关系。一旦与消费者的关系缺乏感情纽带,客户的忠诚度及回头率便高不起来。
那么在门店会员系统管理中,如何做才能提高客户回头率,达至重复购买的良性循环?
重要的是互动起来!
答案很简单:建立具备社会化特性的会员营销体系!强调情感关系的维护而不是以利益驱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