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京东火了,亚马逊不甘落后,那么日化行业的垂直电商呢?自然,日化电商出了个聚美优品,使人们对日用化妆品这一品类的关注度再度升温;同时,业内的埋头耕耘者,更是猛抬头看到了一个几乎是崭新的世界。
垂直电商要出头,令人担忧的并非线下阻力,而是线上的对头。国际名品是垂直电商吸引顾客的利器,如今它们却也在寻找合适的联盟伙伴。那么诸如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与天猫联手后,其它平台还能够一如既往地销售这些国际名品吗?强者自然更青睐强者,作为后起之秀,这些美妆垂直电商能够和天猫等巨头竞争的资本实在不多——无论是客流量,还是上游可供调动的资源。
2014年无疑堪称是电商年,京东上市了,阿里计划8月份登陆纽交所,中国电商巨头转战资本市场,似乎指日可待。另一方面,电商在营销方面给传统渠道带来的震撼同样不可忽视。以天猫淘宝双11为例,当年创造了191亿的销售额,使人们重新认识了营销所能迸发出的能量。不夸张地说,这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以往销售模式的理解。
今年4月份,电商降价商品总数超过446万件,天猫降价力度最大,亚马逊、京东紧随其后。各路巨头竞相登台,打起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这种新形式的竞争,拼得不仅是玩法,更是家底。如此以来,无怪乎其对借力资本市场的热衷了。
天猫、京东火了,亚马逊不甘落后,那么日化行业的垂直电商呢?自然,日化电商出了个聚美优品,使人们对日用化妆品这一品类的关注度再度升温;同时,业内的埋头耕耘者,更是猛抬头看到了一个几乎是崭新的世界。
然而表面的热闹,并不能掩盖日化垂直电商整体的虚弱。
登陆众多电商网站发现,多数日化电商平台都有“死撑”嫌疑。在天天网推出“7月败家甩大牌”促销中,售价甚至直降70%。其中的很多促销,都是全行业最低价格,以某款雅诗兰黛为例市场售价为750元,促销价只有119元,活动刚开始2个小时内,雅诗兰黛已经达到5万单的销售量。而且在7月整月中,将会有每天一款国际顶级大牌超低价商品抢购,其中不乏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等奢侈品。
这其中令人担忧的另一个问题,自然包括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与天猫联手后,其它平台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销售这些国际名品。雅诗兰黛天猫旗舰店,6月份总浏览量早已达到了200多万次,而游客的访问数量也达到了近100万人次。其产品总收藏数达到了5万多次,收藏的人数也有近3万人之多。
强者自然更青睐强者,作为后起之秀,这些美妆垂直电商能够和天猫应聘的资本实在不多——无论是下游的流量,还是上游可供调动的资源。
美妆电商迎头赶上,凭借的利器自然是低价促销、活动。说好听点儿,是薄利多销;更直白点,那就是饮鸩止渴的价格战了。美妆电商在跟天猫等巨头拼杀的过程中,化妆品线下利益层再次“躺着也中枪”。
2015年,化妆品行业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近千亿。有业内人士表示,届时化妆品网购占化妆品总零售额的比重将达27.5%。这也就意味着,占据四分之一市场份额的电商平台,利用其熟谙消费心理以及低价策略,将会对剩下的将近四分之三市场群体产生极大诱惑——换句话讲,日化行业固有的渠道结构面临威胁,而威胁者实际上却是在大打以消耗自身为前提的“七伤拳”。
除此之外,等到线下专柜的,还有天猫、京东、一号店、亚马逊穷追猛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线下渠道不是跟一个人在战斗。
传统化妆品销售渠道环节比较多,品牌商、代理商、百货业等,导致销售成本节节攀升。目前中国的百货商场多采取联营制,商场不进货,只收取佣金。稍具规模的百货商场,对化妆品收取的佣金都是20个点起。对于一些新品牌,扣点甚至有可能达到30个点。
如此不能承受之重,在电商的冲击之下,压力可见一般。
天天网近期推出的“7月败家甩大牌”促销,其中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等国际品牌低于市场价格近70%。并非不愿意赚钱,面对繁杂的竞争,天天网的目的也不过是巩固十五年的客户积累,在此基础上如能吸收更多新用户,自然是更好局面。在此次活动中,天天网促销补贴每个月已经达到千万级别。而补贴的新客成本远远低于单纯通过媒体渠道够买流量转化的成本,更极致的将推广成本直接补贴给终端消费者。
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妆电商作为一种新兴渠道,在破坏固有渠道结构的同时,只有拿出更益于行业整体的方案,让产业链内每一环的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变革的利益,其本身的存在价值才能得到确认,而消费者才能真正长期受益。靠短期砍价掠夺市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冲击了固有渠道结构的同时却未能让自己站稳脚跟,届时的美妆电商,很有可能真的就只是“看上去很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