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国产牙膏第一品牌的两面针,在鼎盛时期,曾占据全国第三的位置,并于2006年达到销量最高点,销售额达3.12亿元。
但是,从2007年,两面针开始走下坡路,截至2012年上半年,两面针牙膏销售收入仅有0.46亿元,市场份额跌至不足1%。几年前从两面针离职的某高层表示,两面针一直希望借多元化翻盘,只是效果不佳。
两面针陷入了“双面胶”的困境之中,一方面,牙膏等日化主业不振;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努力不仅未见成效,反而深陷泥潭。
即使如此,两面针仍未放弃多元化翻盘的努力。
2013年上半年,曾任柳工集团副总裁的钟春彬空降两面针,接替公司原董事长马朝梅,执掌两面针。半年后,虽然两面针的业绩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复苏迹象,不过,钟春彬上任之后,还是对两面针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将两面针之前的八个产业板块,整合成了五个。
“八变五”,只是换汤并未换药,长期陷入“多元化”泥淖的两面针,依旧拖着一副“沉重的肉身”。
去年上半年,改组后的两面针在牙膏领域开始了一系列的升级换代,推出“深效修复”、“快速消止”、“全面预防”消痛系列牙膏,并以最高零售价59.9元高调杀入中高端牙膏市场。除此以外,两面针对已有的10款产品从包装VI到产品膏体均作全面改良。
不过,牙膏业务颓废已久的两面针,虽然做了一系列产品改革,收到的市场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搜索查找两面针、云南白药天猫旗舰店的销量发现,两面针新品牙膏的销量,远远低于云南白药的销售量。不仅高端牙膏无法相比,在中低端牙膏的销售上,其销量也远远落后云南白药。
除了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两面针牙膏的影响力也在逐渐被边缘化。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广州地区的家乐福、华润万家等生活购物超市,难觅两面针牙膏的踪影,昔日国产第一的牙膏品牌,已经难以与高露洁、佳洁士、云南白药等牙膏品牌相抗衡。
2013年年初,柳州两面针纸业有限公司与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年产8万吨生活用纸的项目。
2013年12月19日,为扩大子公司江苏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捷康公司”)产能,两面针授权捷康公司管理层与双山集团公司签署有效期为一年的互保协议,担保金额为0.3亿元。
一连串的投资动作,足见两面针在多元化业务上用心良苦。不过,2014年两面针能否从多元化的泥淖里翻身仍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