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牵手王府井”成为热点话题,百货行业的“大数据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面对沦为“试衣间”的危险,百货行业该如何自处?
答案或许是“大数据”——从燕莎、大悦城的推出的移动APP,到银泰通过WiFi手机消费大数据的尝试、再到新世界百货利用VIP数据的圈层营销,对“大数据”采集、应用的案例“你方唱罢请我登场”。在零售专家吴子恒看来,现阶段,传统零售电商化还处于“赶时髦”阶段——虽然难免“一棒子打死者众多”之嫌,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个阶段“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投入确实需要更多关注“产出”。
就“大数据”问题,新世界百货一位负责人认为,除了分析客流,“大数据”的最大优势之一即是可以进行“千人千面”的信息推送,达到精准营销。为了减少盲目投入带来的的损失,针对特定客群“有的放矢”很重要。对此,新世界针对不同客群实施了不同侧重的信息收集。
“以前新世界VIP销售占总销售额的45%-50%,这也是目前一般百货商场的情况。经过四五年‘有的放矢’的努力,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5%。”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在VIP客群基础上提炼白金会员“含金量”,将客群更进一步细分,实现“圈层营销”;另一方面,大数据的采集分析,能为商场未来的品牌引入、功能布局甚至是服务的提升提供决策性依据——比如新世界一期五层从“美食小吃”转型为“特色品牌休闲餐饮”,和因之达成的聚集效应,正是基于对大数据的科学分析——目标明确,才算是“有的放矢”。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传统百货“为了大数据而大数据”,难免本末倒置——大数据是达成提高客户体验的途径,而非目的。对于“大数据”,经营者不单要强调“投入多少钱”,更要强调“达成哪些效果”和“投入产出比”。一些百货品牌过早打造“线上线下闭环”和盲目推出的APP后来销声匿迹,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训。新世界百货负责人透露:目前百货商场第一目标客群仍然是商场1.5公里以内不特定人群,第二目标客群为3公里以内。而在线营销的“用武之地“,在于像周年庆等大型、特定的活动——这时重点客源地才拓展为“整个城市”。
以新世界百货“面向城市”的微博微信平台经营为例,目前新世界全国所有门店微博粉丝达600万,微信关注者达170万,微博微信关注者“到店转化率”高达15%-20%,这为新世界每年增加约150万到店顾客,正因有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新世界才确立了“一方面增加平台关注、一方面提升转化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