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出身草根,不怕吃苦,白手起家,通过努力打拼,如今资产千万,有车有房(甚至别墅)。在世人眼中,他们可谓事业有成,是典型的励志人物。
可是他们的企业规模多年维持现状,无法突破,甚至越做越小。很多人当然想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然而常常只能望而生叹,心有余力不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人当然想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然而常常只能望而生叹,心有余力不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以赚钱为目的,没有理想。大多数人的创业是被逼的,目的是改变个人的贫困状况,做事的出发点以赚钱为标准,根本谈不上有改变行业或社会的宏大理想,这导致两个弊端:一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急功近利,铤而走险。这部分企业很怕做大,因为一旦做大出名了,公司就会曝光在公众之下,可能被扯出不光彩的历史。二是小富即安,失去继续奋斗的激情。见如今事业小有所成,觉得应该多享受了,而且遇到困难容易打退堂鼓,不愿押上全部身家往前冲,老想着留退路,保存既有的财富。
第二,缺乏现代企业意识。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没有技术含量的传统行业,从事加工制造的居多,早年机会多,只要胆子大肯吃苦就能赚到钱。时过境迁,在现在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他们已经无法适应了,沦为被淘汰的对象。骨子里没有研发意识、品牌意识以及借助外脑的意识,而这些是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的。
此外,没有资本和金融概念。他们不愿稀释股份引进资本,总觉得百分百控股企业才是自己的,还有些人甚至认为负债是不好的,从来不向银行贷款。这样的做法看似稳健,没有风险,实际上蕴藏的风险极大。市场竞争,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机会稍纵即逝,不抓住机会迅速壮大,迅速规模化,就会被挤出市场。
第三,不懂学习。这里面分为两种极端情况,一类人是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整天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凡事亲力亲为,无暇顾及学习,借鉴同行或跨行经验,最终自己疲惫不堪;另一类人对知识饥不择食,不加甄别和选择。他们四处参加培训和听课,今天听到这个老师讲得好,回来便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人事变动架构调整,明天听到那个理论很兴奋,又将前面的调整推倒重来,反复折腾,伤筋动骨。
第四,不愿分享利益。他们一味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没有利益共享的理念。在外部想方设法压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行业口碑越来越差;在公司内部只有罚款没有奖励,克扣员工薪水奖金,甚至不签合同不买社保,离心离德,员工流失率大。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未来。归根结底,企业做不大的根源在于创始人,如能改变自己,克服上述问题,或许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