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抱定“经商不上二楼”、“非主流商圈不开店”的信念吗?没有!那你还等什么?繁华之外也有广阔天地,趁着自己还年轻还有点理想,去玩一把非主流的店吧。说不定,你又玩出另一个商业传奇。
为了避开飞涨的店铺租金,越来越多的小创业者开始把店铺开在大厦的楼上。“楼上店”这种业态在香港、澳门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楼上店与国内的写字楼店有所不同,大多开在旧式写字楼、工业大厦的2楼以上或者阁楼里,租金一般只有同一地区临街商铺的一半甚至更低。因为需求集中,楼上店在香港的旺角、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等商业旺区的规模最为庞大。
不久的将来,楼上店很有可能成为国内化妆品专营店的“主流”选择。
将店开进写字楼是国内少数创业者的选择,可能在三线以下城市很难想象,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化妆品店往楼上搬,港澳的楼上店就是这一种。为了避开飞涨的店铺租金,越来越多的小创业者开始把店铺开在大厦的楼上。“楼上店”这种业态在香港、澳门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楼上店与国内的写字楼店有所不同,大多开在旧式写字楼、工业大厦的2楼以上或者阁楼里,租金一般只有同一地区临街商铺的一半甚至更低。因为需求集中,楼上店在香港的旺角、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等商业旺区的规模最为庞大。
事实上,楼上店很有可能会是国内化妆品专营店的未来。
楼上店的大规模出现,是在2003年香港向内地城市开放了“香港个人游”之后。内地游客在为香港的零售业注入蓬勃消费力的同时,也推高了商铺的租金。而国内商铺租金也日益船高水涨。根据统计,2003年后,楼上店在旺角、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等商业旺区每年的商铺租金平均涨幅高达30%至50%。
选择楼上店作为自己创业起点的Maria。她的楼上店“LifeInTheMoment”位于西洋菜街的百宝利大厦,是旺角的中心,这里的商业氛围让感到Maria满意。“铜锣湾的临街商铺再小一个月也要5万至6万港币,如果合同一年一签,我至少要有近100万港币的现金流才够,这对我来说压力太大了。”Maria说。而现在位于6层的店每月租金只要1.3万港币。
店内卖的多数是一些日韩的环保化妆品,走天然路线,“可能我的牌子都不太有名,是日韩的二三线品牌,但回头率很好,利润也非常可观,能淘到这里来的游客出手大方,一次买4、5千的化妆品”。
据统计,只有不到40%的香港楼上店能够存活超过2年时间。所有楼上店的经营者都要面临地理位置的缺陷带来的特殊问题——如何让人们知道店铺的存在。
与国内不同,香港的楼上店会“抱团”做广告。印发传单也是楼上店常用的方法,但聘请一个发传单的人需要支付30港币的时薪,通常每次至少要4小时以上。为了尽量节省费用并达到宣传效果,同一层的几家楼上铺常常会凑钱印制一份传单,然后分摊发传单的人工费。“我还会把9折优惠券放到别家楼上铺里,顾客在那里买了东西之后可以得到这张优惠券,总之要多想想怎么做才可以吸引客流。”Maria说。
Maria除了抱团做广告外,推广的方式与别人不同。她还在来往香港与内地的广深高铁刊物《LET’SGO》上做广告,推介一些特色的楼上店,吸引内地游客。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摸上门后,Maria决定在广州、深圳的一些少男少女潮流杂志上也尝试做推广,因为来香港购物的多数还是珠三角地区。
这些店经过发展初期的经营,也渐露出良好发展势头的端倪,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的种种硬伤亦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智慧的创业者们正在尝试的路上,不断创新,翻越障碍,谁说他们不能成为未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