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但若真要想化一个好的妆容,还少不了另外两个必备要素:化妆品和化妆工具。近年来彩妆品类势头迅猛,颇有些“飞上枝头”的意味,而与其“孪生”的美妆工具,却似乎仍然只是个“陪嫁丫头”。在西北青海、甘肃地区,彩妆与美妆工具的身份悬殊与否?稍显弱势的美妆工具又能否让这两个区域的化妆品市场对其“感冒”(感兴趣)?试一探究竟。
“感冒”与否看前兆
说起甘肃地区的美妆工具市场,鼎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总监华成伟给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目前很少有看到专业做美妆工具的终端品牌。”他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虽然在终端店也会销售美妆工具,但并不是很重视。“可能有的话就是批发市场,每一家彩妆批发店都会有。”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青海大通中心市场佳美化妆城的王秀梅透露,自己前段时间也曾考虑过增加一个美妆工具,但最终还是选择放弃。用她的话来说,“美妆工具迟早会上,但是现在感觉不是很好,时机还不太成熟。”事实上,她所指的“时机不成熟”,在于“我们这边化彩妆还不那么注重。”
“感冒”“不感冒”彩妆很重要
如此看来,是否就意味着青海和甘肃地区对美妆工具并不感冒?当然,这里得插一句旁白:此“感冒”非彼“感冒”,不会咳嗽打喷嚏,也不至于发烧流鼻涕,而是“感兴趣与否”!
事实上,华成伟在介绍甘肃地区美妆工具的整体市场状况时,还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美妆工具,是肯定少不了的。”之所以如此肯定美妆工具在甘肃市场的存在意义,他给记者列出了两点理由。“在市场越来越成熟的趋势下,店的产品体系也肯定需要不断健全。出于这一点,彩妆工具就必须考虑进来。”随后,他以牙膏、牙刷等低利润甚至零利润产品为例具体说明。“这些东西虽没有利润,但是别人家有,那客户就可能跑到别人家去消费了,也就不可能产生连带销售。”同时,正所谓“好马配好鞍”。华成伟认为,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的彩妆品类,必将影响美妆工具在甘肃地区今后的发展,“如果说彩妆市场的发展比较健康,那美妆工具的发展也是差不了的。”据他回忆,七八年前的彩妆品类,对于甘肃很多农村人来说,“彩妆产品没法接受,甚至还会对化妆的女性指指点点。”然而,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华成伟告诉记者,“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不化妆出去,灰头土脸的话人家会说你没素质、没教养。”言下之意,甘肃地区彩妆市场的发展,也在暗示着美妆工具未来的发展潜力。
据王秀梅介绍,青海地区的彩妆消费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层——消费水平高但需求量小、消费水平低却需求量大。“消费比较高的大多37、38岁以上。但这些年纪大的,化彩妆比较少,化也就顶多是眉毛、口红,眼睛部位没那么注重了。”而作为当地主要的彩妆消费人群,也就是王秀梅口中的“小姑娘”,促使在青海地区“彩妆便宜一点的走得比贵的相对好一些,大概十几块钱或者二三十块钱,高端的话相对来说走得慢一些。”并且,由于当地干燥的天气状况,她介绍道,比较适合的是睫毛膏、口红、唇彩,腮红走得不好。“擦粉饼的话,晚上就容易起皮子,所以没人再用粉饼了。”撇开与彩妆的“交情”,王秀梅认为美妆工具的市场“时机不成熟”还在于当地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王秀梅透露,“就是一个拔眉毛的夹子,她们觉得没必要买那么好的。农村地区不断什么牌子不牌子,便宜一点能用就行,她们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在她看来,消费美妆工具就已经是在注重品牌。当注重品牌的美妆工具碰上不注重品牌的市场时,其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要“感冒”对“彩妆”下药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秀梅跟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事情。她告诉记者,事实上早在去年,她的店内就招了一名会化妆的店员,“她化的那个彩妆还挺好看的。她来卖彩妆的时候,我们的彩妆就卖得比较好。”但是,该店员的离职与督促其他员工化妆的成效甚微,王秀梅颇感无奈地说:“他们都不爱化,所以现在彩妆也卖得没那么好了。”因此,考虑到店内彩妆的销售情况,王秀梅也就放缓其增加美妆工具的计划。她告诉记者,依托彩妆市场的美妆工具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好就是把店员培训起来。给自己化出妆,然后再给顾客化妆。”王秀梅指出,通过店员的化妆形象展示,从而提升彩妆产品的销售,并继而带动美妆工具的市场发展。
对于如何在美妆工具市场上对症下药,华成伟则有不同的见解。在他看来,美妆工具要进入市场,首先就要在质量上有保证,“不管什么品牌,质量都需要过关。”他还指出,现在很多化妆品店内销售彩妆工具“随便找个地方放一下”,这一做法并不利于这一品类的发展。“比如通过形象架,从而形成统一的形象。”不仅如此,他以眉刀为例,“现在的大多数眉刀很普通,很多人可能会用着不那么顺手,会刮伤。”华成伟表示,如果能够在产品上体现更多优势,比如操作更为安全便捷将能够更好地扩展美妆工具的市场。
由此看来,要想感冒很简单,着凉、感染都可以。然而,青海、甘肃地区的彩妆工具,要想当地市场对其“感冒”,不仅要跟紧彩妆“大小姐”,还应该修炼自身气质,才能成为不折不扣的“凤凰女”。
最新行业统计,广东日化产业已占全国的70%,而广州又占了广东的50%以上。广东作为化妆品制造生产重镇,美容美发产品的集散地,原料、制造到销售、科研,以及跟它们相关的包装材料等方面,都有完整的产业链。
然而,外资日化已通过电商渠道下沉至二三线基层市场,不断扩容。此外,来自长三角等地的竞争,亦在对广东的全国日化产业集散地构成竞争。广东日化集散也可以走复制的路,走出去,才能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