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各大商超不难发现,牙膏的不同功效类型致使其价格也分档次。以130-180克管型牙膏为例:普通大众型功效多为美白、防蛀、固齿、护龈等,标价在3元-19元,价格浮动保持在20元以下;而功效针对型具有抗敏、修护、去渍等,标价较高,一般在18-42元之间浮动。
明显看出,牙膏已不再是10元之内就可以搞定的日用品,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防蛀、美白、清新口腔。在老百姓的购物篮中,几十块钱的牙膏也能找到“归宿”。总而言之,价格的走高、功效的增强,都在预示着牙膏身价将迎来逆袭时代!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过去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时,消费者自然会提出更高层面的追求,首先就是形象。试想,当拥有魔鬼身材、迷人背影的美人儿,转身回眸一笑却是一副又黄又挫的牙齿,简直是大煞风景!而有关产业研究报告的调查数据又进一步将牙膏的身价推高。据资料现实,中国20-60岁的成人及60岁以上老人中,患有牙齿敏感比例分别为30%、80%。
同时,纵观中国的牙膏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宝洁、联合利华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相继将旗下牙膏产品带入中国,并对本土牙膏品牌进行了大肆收购兼并。如此背景下,幸存的本土牙膏品牌只能在研发力度、创新模式、营销思路上另谋出路。此时,品类细分凸现出来。不仅由于其能避开同质化竞争,更能有效抓稳消费群体,还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功效的细分,自然提升了研发经费,产品成本也就相应增加。羊毛都得出在羊身上,增加的成本自然只能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进行消化。
另一个原因还在于,目前专营店堪称护肤品、彩妆王国,牙膏几乎难觅踪影。即使有,也只是在货架上那“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终难撑开门面。牙膏之所以难成专营店“座上宾”,首要因素还是在于利润低、影响力不够。然而,当拥有更大品牌影响力与更多利润空间、功效更为针对性的高端牙膏现身时,牙膏“矮龊穷”蜕变为“高帅富”,将不再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