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后的一千多年里,特别是清嘉道以降,由于战乱频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用香的仪式也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日渐式微了,及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相反,"中国的香文化传入东瀛后,却被人家玩到了道的层面,不仅仪式感大大增强,而且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在日本香道、茶道和花道等一些从中国传承过去的东西身上,我们会发现一些在中国不可能看到的神圣而庄严的东西,它们俨然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一种较为纯粹典雅的生活艺术。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中国人或许会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一位研究中国香文化的专家在他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香文化意义在中国被具体化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是连接神明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媒介,化解为今天的语言,就是沟通上下各个阶层之间进行对话,是化解社会矛盾与文化冲突的有效方式。或曰,香的文化表达,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哲学的体现。"中国香史研究专家高有鹏认为,但在世界更大范围来看,香与香料却成为西方列强扩张、追逐的重要诱导因素,他们寻找香料的目的无疑在于商业,是为了寻求商机,却成为殖民地的开端。"在这种意义上,香犹如历史上许多美妙的女人,她们具有倾国倾城、天姿国色的美貌,这本来是人生的巨大幸福,却因为那些垂涎者的贪婪,引来许许多多的祸端。
高有鹏的"香释"又把我们拉回到了文章开头《香水》寓言语境。同是一种自我超越和价值体认,如果说,东方人看待香水是一种价值理性,那么,西方人则是典型的工具理性。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演绎出了两种不同的香水文化:前者圆融而自足,出世而逍遥;后者撕裂又重合,世俗而充满张力。不过,至少就目前来说,世界现代文明还是按照后者的逻辑在慢慢演进,香水亦然。
有关资料显示,全球香水市值目前已经达到了438.9亿美元,且每年还有300多个新品上市。实际上在国外,香水早已介入生活各个方面,从儿童的教育用品,到各种生活用品,都有曼妙香水的气息,在一些国家,如法国,香水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样不可缺少。然而,在中国,全世界20%的人口国度却只占全球香水销量的1%。更令人泄气的是,有关专家指出,"国际知名品牌云集一线城市,控制着国内高档香水市场90%以上的销售额"。而根据中国排行榜网制定的"中国排行榜o2011中国香水十大品牌"显示,"进入该榜单的全是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国际品牌,依次是香奈儿、迪奥、安娜苏、兰蔻、古琦、纪梵希、雅诗兰黛、巴宝莉、欧莱雅、夏尔美",没有一家本土品牌位列榜中。
不过,中国香水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资料显示,从整个中国香水市场的销售情况看,国产香水已经占到了香水市场总额的72%,进口香水只是28%。而且中国整个香水市场每年还在以15-20%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国内市场,充足的人力资源及齐全的香精制造资源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投资重心东移,甚至要把中国打造为一个主要的香水制造业中心。这些都是我们中国香水品牌发展的利好。" 武斌认为。
其实,或许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武斌忘了强调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当西方工具理性遇到这种精髓时,必然会使源于西方文化系统中的营销子文化从理性的梏困中超越出来,让营销变得更加人性化,重新回归到天人合一的伟大文明中。"中国香水品牌如果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将产品营销、品牌营销的目标放在人心上,而不只是产品上,将营销工作的焦点从分析产品上,转移到分析人们的思想、动机和情感上,强调既要占领产品的市场份额,更要占领人心的市场份额,中国香水或许能够再次屹立于世界香水品牌之林。"上海依琳娜市场总监侯立斌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