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几瓶香水?广州市天盈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翁振国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在欧洲,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6瓶以上的香水,每个人出门都会根据当天的活动场合和心情选择相对应的香味。而在中国,6瓶香水只能是香水厂家的梦想,坐拥13亿人口构成的超级大市场,却苦于产品不被接受,中国的香水企业很“悲催”。
有着十几年香水从业经验的翁振国说,在中国做香水,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香水市场的前景很好,但是经营过程很艰难,培养消费者、打造品牌远比生产出一瓶好的香水要复杂得多。
难点一:全面培养消费者
香水对于国外消费者来说,是出门前的最后一件外衣,不可或缺;但对很多国内消费者来说不过是一件华而不实的奢侈品。
中国没有香水历史,没有香水文化,更没有香水消费习惯。即使是像花露水这种变了味的“香水”能被众多中国家庭所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它的各种功效。而真正意义上的香水所要赋予消费者的不仅仅是直观感受那么简单,还要有精神上的含义。
“在国内做香水,最困难的地方不是做产品,而是做市场,培养消费者。”翁振国说,目前,国际品牌霸占着一线城市的主要市场,国内高端品牌还没有渗透到二三线城市,流通品牌完全靠自然销售,更没有消费者培养一说。
在市场前景更为广阔的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一方面香水品牌引导缺失,另一方面消费者观念落后,即使是现在的很多地方,依然会有人去这样认为,某个人有问题才去用香水。“所以要加大推广力度,改变他们的观念。要让二三线,甚至三四线的年轻消费者,先去体验我们的品牌,认可我们的产品。”翁振国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一直以来,很多消费者对买的东西不信任,觉得低端的太低端,品质不好。现在我们生产出来好的产品,怎么让他们接受成为关键。
“很多人觉得,我们现在有钱了,买一辆高级小轿车就是中产阶级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种提升是同时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我去过很多欧洲朋友家里,发现他们家里会至少放上6瓶香水。那么在中国呢?这就是文化上的差距。”
有人说香水是一种奢侈品,以前是因为它贵,现在本土品牌把价格问题解决了,还是不行,因为它的小资气息、它所代表的文化还没被广泛接受。
不同于其他化妆品,香水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态度,一种底蕴、一种文化。不管是请代言人,还是体验营销,品牌培养消费者都应该更全面,更要考虑到精神层面的引导,对香水消费者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但又必须的过程,
难点二:品牌影响消费者
自古以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香水也同样。翁振国告诉记者,国际上现在最大的三个香水市场中东、欧洲、美洲,不同的市场对香水的偏好也不一样。中东消费者偏爱浓重的木香,欧洲人偏爱浓郁的花香,跟中国消费习惯最为接近的美洲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则是清淡的果香。一般的品牌在出口前,都会针对目的地市场进行研究,从而提高销售效果。但是也有品牌不需要那么做,像是香奈儿、迪奥之类的香水界大腕,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吸引力已经足够去化解各个地区的消费差异。
像是经典的香奈儿5°,尽管它的味道在国人闻来过于浓烈,但很多女性还是会把能拥有一瓶它,看作是幸福的事。品牌的力量可见一斑,对于很多本土企业来说,他们不缺产品,不缺品牌,缺的是品牌价值的体现。
翁振国说,从事香水行业这么多年,一些本土品牌在技术、品质上与国外的品牌已经没有差别。比如维维尼奥就聘请了为兰蔻、迪奥等国际大品牌服务的国际著名香水师,精选优质上等香料进行调配产品。“如果说我们跟那些大品牌的差距,那也就是在品牌价值的塑造上。”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国内目前已经具备香水消费意识人来说,他们与其说是在购买香水,不如说是在买一件与品牌相关的产品。一个成熟的香水品牌是经历过积累、沉淀的,它首先能代表产品品质,其次是它内部蕴含了一种文化,再次它能最直接地衬托出与之相匹配的消费者身份。
本土香水历史短,品牌缺少文化内涵,沉淀时间短。即使大家都深知品牌影响消费者,但差距摆在那里,品牌的塑造不是一触而就的,需要时间,更需要企业花心思去跨越。
“你家有多少瓶香水?”或许单从这里判断一个地区的市场并不科学。但类比中国的羽毛球、乒乓球与足球在国际上的地位,就不难发现,群众基础有多深厚对于结果的影响是肯定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当产品品质不再是问题时,市场就需要提上讨论日程,品牌、消费者、渠道等等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制约他们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