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天天盼节日,月月盼长假。离中秋节还有二十来天,地铁上、公交车上便是铺天盖地的月饼广告。百货、商超里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月饼礼盒,节日未至,氛围就被敏锐的商家炒起来了。大企业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坐上节日促销的“头等舱”,但是小企业不是“高富帅”,何以搭上节日消费这趟“和谐号”呢?
节假日经济景气
节日促销一直都是商家重口味的话题。来看这组数据:2011年淘宝网“光棍节”一天的销售额高达33.6亿元,相当于同年北京国庆黄金周5天的销售额,香港黄金周7天的销售额。2012年1月商务部最新监测的大年三十和初一两天,北京的商业企业进账高达15.3亿元。“端午节”小长假50家样本企业累计销售额达8.87亿元。看到这些诱人的数据,相信很多商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摩拳擦掌,想在今年这个中秋佳节和黄金周长假里,大展拳脚,来个金盆满钵。
不管是消费大众,还是做消费者大众生意的厂商,都能在节假日体会到酣畅淋漓的痛快。消费者的痛快是:难得一遇的长假,如果不尽情吃喝就对不起咱自个儿。在消费者当中,有一群“待机消费族”,他们平时一般只逛不买,等待节日促销日来临集中购买,他们的存在为假日促销提供了鲜活的血液。品牌商的痛快是:终于可以逮住大家伙平时有心情有金钱但无时间的空当儿,好好秀上一把,将库房里的家什显摆出来,卖劲地吆喝。既然买家和卖家都其乐融融,那么,大家一伙儿在长假举办一场财富狂欢变得理所当然。
财富狂欢背后的促销战术
谈到节假日,当然少不了节日促销战。有业内人士说,节假日仍是无数企业竞“营销”的特技场。事实也证明如此,每次到了节假日期间,都少不了各种花样的节日促销洗礼。已身经百战的节假日经济告诉我们:物美价廉是当前消费者最主流的购物观念。所以节日促销、降价、打折必不可少。如何在假日打一场完美的促销大战,不仅是大企业,也是小企业关心的问题。专家给出了答案:以消费者的行为作为企业促销指向标。毫无疑问,任何成功的营销方案都得符合“整合营销”的原则。大品牌企业有着丰厚的资源,所以在节假日的促销活动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但是,中小企业既不是“白富美”也不是“高富帅”,如何能在终端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搭上节日消费这趟高速列车呢?
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张枫说,小企业与大企业正面交锋往往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
若是小企业运用“错开”的方式,也许可以在“节日经济”这个消费战场上打场完美的战役。
其一,中小企业可以打个时间差。在假日档期的前一档或者干脆在假日消费的后一档安排促销活动,这样费用既不高,效果又不会太差。这叫“捡漏”,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别和大品牌做正面较量。终端竞争到底激烈到什么程度?前几天曝出的广加之争说明了这一点。广药和加多宝的业务人员在终端店促销打起来了,业务人员被打得头破血流。企业节日终端促销的残酷也可见一斑。中小企业,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实力不济之下就不要采用正面较量惹恼了大牌企业,但是可以采用借“势”而行。
其三,整合资源为促销服务。为了避免同类竞争分流了自己的消费者,企业在活动前,有必要和商超终端负责人员建立较好的客情关系,通过他们了解一些关于竞争对手的促销动态和相关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活动前期,与客户商量,为自己的品牌做促销,整合客户的资源,与客户达成促销推广默契,得到客户的支持,才能实现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