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化妆品专营店广泛活跃于二三级市场。化妆品专营店最早出现在80年代末的广东地区,高速发展于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间,本土日化专营店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在二三级市场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2010年似乎进入了本土日化专营店的爆发期。深圳千色店半年内在武汉、东莞等地开出了6家新店。而广州最大的本土专营店娇兰佳人更是发布“十年万店”计划,称将投资约3.5亿,2020年拓展到10000家。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全国化妆品专营店数量已达16万多家,并以3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在许多二三线区域的护肤品市场的,专营店的份额超过了60%。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观念的转变,海量资金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越来越多的新兴综合性商业项目在二三线城市蓬勃发展,各大商超也随之纷纷加速了二三线城市的布局速度。像家乐福、沃尔玛、世纪联华等大型商超不断下沉渠道,布局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较发达的县级城市也出现了这类商超的身影。而一些地方性连锁商超,更是将渠道逐渐渗透到乡镇市场。《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在走访山东市场时发现,胶东地区商超势力就非常强大,以青州为例,仅一条商业街上就矗立着五家区域性商超。
商超不断下沉渠道,必然会抢占仅有的市场资源,日化专营店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走访市场时,许多专营店主都反应来自商超的巨大压力。而专营店作为本土日化品牌发展壮大的温床,其一旦受到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也会给本土日化品牌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面对这一境况,本土日化品牌又是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商超下沉渠道呢?
欧诗漫是中国最早进入专营店渠道的品牌之一,是专营店渠道的开创者,更是集大成者。作为一个依靠专营店起家的本土品牌,欧诗漫的发展之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大多数本土品牌的发展路,面对商超来袭,欧诗漫会采取何种应对之策呢?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新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讲述了欧诗漫的渠道布局。
沈伟新表示,这两年,欧诗漫在稳定专营店渠道的同时,拓展商超渠道。专营店渠道是欧诗漫的根基,商超渠道则是欧诗漫腾飞的翅膀。未来,欧诗漫要突破渠道,着力拓展第二渠道。沈伟新对记者说:“对于欧诗漫这样的本土品牌来说,商超渠道是我们培育品牌、提升知名度、获取销量的一个重要保证和销售通路,欧诗漫要占领渠道,要突破终端,就必须打进商超这一市场。作为欧诗漫来讲,我们进军商超的信心和决心是不会变的,商超是欧诗漫迈步一线品牌的必经之路,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本土化妆品品牌在商超渠道基本上都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目前的商超业态也远没达到成熟期,随着二三线城市商超渠道的发展成熟,消费者人数还将进一步的扩大,我们的市场机会还会更大,所以说,商超渠道,我们走得早,赢得早。这块也是欧诗漫2012年渠道建设的重点方向。”
无独有偶,在2011年下半年,温碧泉正式提出“五星品牌”战略,并把2012年定为温碧泉“五星品牌”建设年。据广州碧欧特化妆品有限公司CEO陈廷桂介绍,温碧泉从五个维度来诠释“五星品牌”,即价值感、相关性、差异性、能见度和活力感。而其中的相关性则代表着温碧泉在渠道方面的最新动作和布局。陈廷桂说,在2012年,温碧泉将大举进军商超领域,逐一开进大润发、华润万家、沃尔玛等渠道,以此来扩大温碧泉的终端网点,加深与消费者的亲密接触。
此外,拉芳集团市场总监崔洪喜也表示,在未来,拉芳会持续优化经销商体系,坚定保持拉芳经销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在2012年,拉芳更会继续保持与沃尔玛等现代零售渠道优势企业的合作,并且进行“联合生意增值计划”,以创新获得更多的渠道资源,共同发展生意。美肤宝总裁胡兴国在美肤宝商超渠道2012年度发展规划会议上同样指出,商超是美肤宝2012年发展的重中之重,美肤宝将从科研投入、广告宣传和市场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商超渠道的支持。
上述并非个例,商超势头凶猛,众多本土日化企业看到商机,在巩固专营店渠道的同时,纷纷拓展商超渠道。对于本土日化品牌而言,商超渠道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毕竟与专营店渠道相比,商超的产品品类更加丰富,购物环境也更为轻松,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群。据统计,化妆品在商超渠道的销售比例大约占到20%-30%。但是,由于大型商超的种种高额费用,比如进场费、条码费等,以及国际大品牌的压力等,使得本土日化品牌不得不转战专营店渠道。而商超渠道“下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上述费用、压力等的减小。而且,相比较而言,本土日化品牌毛利还是要高一些,产品更新换代快一些,在概念、品类等层面也拥有一定优势,相信,本土日化品牌会随着商超“下乡”而进一步扩大市场。本土日化品牌随着商超“下乡”而“赶集”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并非每一家本土日化企业都会适应这一变化,一些还没有在专营店渠道打好基础的新生品牌不可避免会感觉到压力。而另外一些诸如嘉媚乐、奥洛菲、伊亿莉等品牌以百货、商超起家,则选择下沉渠道至专营店,利用专营店在二三线市场的已有优势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