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2010中国日化市场焦点—时局风云
变局,难以阻止奋斗者的脚步
“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是《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近日为本话题所做采访中,所有被采访的市场人士一句总的开头语。
事实上,市场竞争的难度,早已为市场人士所知,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变化。变化得太快甚至于使很多人的计划都还没有实施全的时候,形势就已经不一样了。这要求我们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需要有更快的适应能力。
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有72变,猪八戒只有36变。那些指的是法术。而在市场当中,却不得不要求我们随时准备变换招数。表面上看,神话故事显得虚幻迷离,而实际上现实的市场要比神话故事更虚幻迷离。怎样从虚幻迷离的现实中,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径,是每一个市场人士都在探索的事情。
中国日化行业的时局,正呈现扑朔迷离的本像。在大企业和资本市场上,不断传出并购风。一些国际大型日化巨头企业为了继续占有我国日化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实施了收购本土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广告宣传、加大产品促销等一系列措施。以收购本土品牌为例,目前国际大型日化巨头已将“小护士”、“美涛”、“风影”、“羽西”、“舒蕾”、“顺爽”、“大宝”等本土品牌成功收购。此外,2010年8月,又再次传出“丁家宜”将要被全球第七大化妆品公司——法国COTY科蒂集团收购的消息。
但事实上,对于丁家宜可能被外资收购的传闻,最近丁家宜公开的说法是“与法国科蒂集团达成策略联盟”。对于策略联盟的具体条款,局外人难以知晓。但丁家宜现在进一步加强了开拓市场的步伐,却是事实。
丁家宜植物纯粹品牌运营总监郭元庆说,法国科蒂集团的强势介入,会采用符合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必将在中国日化精品店渠道内掀起一股变革浪潮,让中国日化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
企业变革,渠道变革,营销变革……每一个局部市场的变革,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变局。在这个市场当中,有企业引导潮流,属于创造局势的企业;有企业适应潮流,属于适应局势的企业;有企业跟不上潮流,属于出局者。
强势企业的进入,无疑会带动某个局部的变革,比如科蒂集团就十分自信,“必将在中国日化精品店渠道内掀起一股变革浪潮”。而此前非强势渠道的企业,通过各种努力也在影响着局势的变化。
在地方市场和零售终端方面。一方面强势的零售连锁店在一定的区域上开始形成霸主地位,并开始走向产业上游,创立自己的OEM品牌,或者直接设立工厂,自己加工生产;另一方面日化店的低进入门槛,也导致了开店容易成功难的状况。
由于零售连锁的强势,使得当地经销商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因此反过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加入到开日化店的行动中来。一条做大日化产业的路子,似乎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开店,然后自己生产,卖自己的牌子。这与屈臣氏的模式相像。
中国多数地区日化店遍地开花,经销商也很多。这对国产品牌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好处,在商超和大百货终端都被外资大品牌盘踞的情况下,日化专营店成为了培养国产优秀品牌成长的摇篮。
2010被市场人士热衷议论的“雅丽洁”模式,是一个国内企业巧妙奋斗市场的典范。雅丽洁以县级客户为单位,只要具备一定规模、产品结构已跟上雅丽洁模式并获得成功的县级客户店,就可以整店输出给乡镇市场客户,由县城客户去负责覆盖乡镇网点,雅丽洁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整店输出方案进行指导,让县、乡双方一签字就能执行。乡镇店负责资本投入,县城店则负责经营,形成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同时县城店给乡镇店输出产品。雅丽洁给双方提供的协议包括,县城店客户做到保证营业额、保证利润、保证半年时间内达不到规定毛利率即退回经营权。雅丽洁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直供模式和百年名店工程,被概括为“令人愉快”的加盟模式。
尽管市场风云变幻,但变局难以阻止奋斗者的脚步。
(动态直击)
直供模式受追捧 部分日化厂家开始淡化流通市场
像浙江的义乌市场,沈阳的五爱市场,武汉的汉正街等等的这些市场,包括广东的兴发广场,这些市场本身走流通的话肯定是ok的。现在对我们产品而言,我们是终端走流通,我们更多的是尽量避开这些城市,就是说原本流通市场比较强势的这些省份或者是市场,我们会慢慢把它淡化下来,流通虽然我们还做,但是我们会刻意地去冷淡这边的市场,不然的话,我们终端的产品很难进入这些市场。”近日,广州依露美化妆品有限公司经理刘世钊在接受《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采访时说。
显然,中国日化市场发生的变局,让中国不少日化厂家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此前为厂家所惯用的大流通市场,现在却遭到了不少像依露美这样的公司的冷淡对待。
“特别是义乌这个市场,它是除了广东的兴发广场之外的一个比较强势的,而且是网络购物、日化专营店和零售连锁店的产品批发中心。这边是最混乱的,浙江跟江苏的这两个流通市场,我们不会进去,因为这两个市场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直供经营的布点的重点区域。”刘世钊说。
事实上,不走大流通,发展直供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化妆品厂家经营发展的大趋势。“我们现在慢慢在布点,像杭州、温州、南京的这些一个点一个点去布的,就是不想让我们的产品成为流通的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发展直供的过程中,厂家会因为南北地域差别的不同,而采用不用的应对策略。“由于南北地域和消费差异的区别,我们对商超、专卖店和直营店的重视程度,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在四川,像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重庆的重百,这些比较知名的商超我们都进了场。但是基本上在长江以南这些我们一概都没碰。”刘世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