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成本已成难以承受之重。贝生美和天使之眼的困境具有典型性。前者抖音粉丝仅七千余,店铺内主力产品销量普遍不足百件;后者虽曾借力李佳琦创下销售纪录,但如今其小红书账号停更超两年,淘宝店铺也已难觅踪影。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电商平台流量日益昂贵且分配高度向头部集中的当下,缺乏持续资金输血的中小品牌,其曝光与转化正变得极其困难。流量成本持续飙升,获客投入与销售回报间的倒挂已成常态,有限的营销预算在巨头林立的流量战场中如同杯水车薪,难以维系生存所需的基本曝光。
资本退潮抽离生存根基。雪上加霜的是,资本对美妆赛道正急速降温。天使之眼创始人陈宇的珀莱雅背景、贝生美背后的生物科技公司,都曾昭示资本对新兴品牌孵化的热情。然而当一级市场融资窗口收紧,早期依赖资本“烧钱”换增长的模式戛然而止。无法依靠自身造血实现稳定盈利的品牌,在资本输血中断后迅速失血。天使之眼虽有“吊打大牌”的口碑,贝生美亦专注敏感肌细分赛道,然而缺乏资本加持,它们难以支撑持续的产品创新迭代与必不可少的市场声量维持,最终在残酷竞争中黯然退场。
出路在于精耕与差异化。中小品牌并非全无生机。市场永远存在对大集团忽视的细分需求与创新形态的渴求。关键在于彻底摒弃对粗放流量和资本输血的路径依赖,转向更可持续的生存模式:极致聚焦细分人群与需求,以产品真实力构建壁垒;善用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的精准种草属性,以真实口碑驱动有机增长;谨慎控制扩张节奏,将资源集中于打造核心明星单品与忠诚用户社群。这要求品牌在研发、用户沟通与精细化运营上投入远超以往的耐心与定力。
贝生美、天使之眼的退场,是中小美妆品牌艰难时局的残酷切片。告别了资本催熟的狂飙突进,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与沉淀。能否在流量荒漠与资本寒冬中找到精耕细作的绿洲,将决定未来国货美妆版图上中小参与者的存亡。对于真正扎根于产品与用户价值的品牌而言,这或许是一个痛苦却必要的淬炼契机——行业正回归本质,喧嚣散去,唯有真实价值才能支撑品牌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