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丽人丽妆发布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最高达425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450万元,同比暴跌超16倍。而就在2024年同期,公司尚有269万元微利。更严峻的是,这已是其连续第五年业绩下滑——2024年营收同比暴跌37.44%至17.28亿元,净亏损2440万元,较2020年上市时46亿元营收、3.39亿元净利润的巅峰期缩水超60%。
曾经头顶“美妆电商第一股”光环的丽人丽妆,如今深陷战略迷途。其股价从2020年的55元/股跌至10元/股,市值蒸发逾200亿元。而同期国内化妆品市场仍在增长:2025年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珀莱雅等品牌增速甚至达两位数。
战略迷航,美妆代理商的生死劫
丽人丽妆的溃败,本质是传统电商代理模式在行业变局中的全面失灵:
大品牌收权,根基崩塌:国际美妆巨头近年加速收回代理权转自营。兰蔻、欧莱雅、美宝莲等一线品牌相继与丽人丽妆终止合作;2024年,韩系品牌雪花秀、后及雅漾也终止或调整合作,直接导致其核心经销业务(占营收90%)遭受重创。
流量红海,模式失灵:当直播电商与成分党消费崛起,丽人丽妆仍固守“代运营+买流量”的陈旧策略。流量成本持续攀升,公司陷入“投流则利润被蚕食,不投则销量下滑”的两难境地。2025年一季度现金流由正转负至-55万元,存货积压高达3.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激增104%,暴露其造血能力衰竭。
阿里撤退,渠道失衡:阿里系2025年4月清仓17.57%股份撤退,切断关键战略支持。而丽人丽妆77%营收依赖天猫,抖音仅占15%。当传统电商流量萎缩,其单一渠道布局成为致命伤——2025年天猫国内、国际营收分别暴跌38.06%和40.55%,即便店铺总数增至265家也难掩渠道质量危机。
反观同行若羽臣,凭借均衡的渠道布局(天猫46%、抖音22%)和聚焦自有品牌战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增长61%-100%。其切入家清赛道的自有品牌“绽家”2024年营收达4.8亿元,同比增长90%,印证了转型的可能性。
自有品牌:转型的救命稻草?
为扭转困局,丽人丽妆将自有品牌视为“第二增长曲线”,但成效堪忧:
广种薄收:公司陆续推出玉容初(情绪护肤)、美壹堂(科技修复)、寻味档案(地域食品)等超6个自有品牌,分散在美妆、食品、茶饮等领域。资源过度分散导致各品牌表现平平,2024年自有品牌总收入占比仅4.19%,未达单独披露标准。
研发短板:2024年研发投入仅2343万元,占营收1.36%,远低于行业水平。主打品牌玉容初虽以“藏红花修护情绪敏感肌”为概念,但线下渠道试水失败——入驻上海静安嘉里中心的高端美护店JOYCE BEAUTY已悄然闭店。
营销错配:公司宣称“不烧钱”的保守策略,却在红海赛道陷入被动。同期若羽臣的绽家品牌通过李佳琦带货、绑定伊能静人设等精准营销,成功在洗衣液市场跻身天猫周榜第四,反衬出丽人丽妆的运营僵化。
行业镜鉴:代理商的生死转型
丽人丽妆的困境映射出美妆代理行业的集体焦虑:当品牌方加速直营化、渠道碎片化加剧,代理商必须重构价值。成功者如若羽臣,通过全链路服务(品牌定位、渠道运营)实现代运营业务212%增长;失败者则困于“路径依赖”,被时代甩下。
眼下,丽人丽妆的半年亏损窟窿已扩大至4250万元,而留给其试错的时间所剩无几。若不能以破釜沉舟之势聚焦核心品牌、重仓研发与渠道变革,“美妆电商第一股”的招牌恐将成为行业转型浪潮中的又一抹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