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11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统计数据。11月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数量为29529.1吨,同比下滑14.23%;进口金额为9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3.7%。1至11月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数量累计为334881.6吨,同比下滑13.8%;进口金额累计为1175.1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8%。
数据显示,早从2022年开始,中国化妆品进口金额就已经在下跌。据悉,2015-2021年期间,我国化妆品的进口金额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直到2022年,化妆品全年进口总额出现了首次下跌。
中国化妆品进口额下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国家对进口化妆品监管的加强是一个方面。早在今年在1月29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拟取消一批进口普通化妆品备案的通告,名单包含571批次进口普通化妆品,囊括各类彩妆、个护产品。
随着新锐国产化妆品的崛起,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正受着越来越大的挤压。不少中小型进口化妆品品牌皆因经营不善,盈利不佳,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甚至一些国际巨头旗下的美妆品牌,也退出了中国市场,如2022年5月,宝洁旗下高端护肤品牌Snowberry便被传将从中国市场撤退;雅诗兰黛旗下美妆品牌Too Faced也于去年关闭了其天猫海外旗舰店。
再如韩国平价美妆品牌伊蒂之屋,曾经火爆一时的知名海外网红品牌Huda Beauty,法国知名敏感肌护肤品牌依泉Uraige等等,均在去年关闭了天猫旗舰店,结束了自己在中国市场闯荡的生涯。
昨天小编也写了一篇关于韩国化妆品品牌papa recipe春雨闭店的消息,随着一众国产品牌的崛起,韩国化妆品品牌的市场空间受到极大的压缩,发展受到阻碍,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闭店。
相比于进口化妆品,国内的大部分传统化妆品企业,如珀莱雅、贝泰妮、上海家化等等显然要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这些国产化妆品企业积极求进,发力科研,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爆品,让国产化妆品的力量更为行业与市场认可,对一众进口化妆品品牌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中国化妆品市场进口额的下滑,一众海外化妆品品牌力不从心是一方面,一众中国本土化妆品的崛起突围也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