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昨日(9月13日),敷尔佳突曝公司董秘沈晓溪因个人职业规划原因辞职,同时不再担任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任何职务,目前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6%。并且至昨日收盘,敷尔佳跌2.6%,股价报于50.72元,总市值为202.9亿元,跌破了发行价,距离上市第一天收盘市值缩水80亿元。
今年上半年,敷尔佳也呈现出利润下滑的态势。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敷尔佳共实现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6.33%;实现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滑1.09%;实现扣非净利润3.42亿元,同比下滑2.69%。
敷尔佳成立于2017年,通过连年来的发展,如今它在专业皮肤护理方面是积累了不少口碑,其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的华信药业,六年后转型做医美修复产品。到了2015年,它与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哈三联负责敷尔佳系列产品的独家生产,华信药业负责产品的独家销售、品牌运维等等。
至此,敷尔佳的雏形开始显现。
可见,敷尔佳是经过沉淀的,只是近两年才被很多人视为网红品牌,其实它具备着一定的底蕴。关于这一点,在功效性护肤细分赛道崛起的今天,更是尤为突出。
产品遭差评
据了解,敷尔佳目前有四十多种护肤产品,白膜和黑膜作为当中的明星产品,向来是关注的重点。然而,获得好评的同时,其产品也收到了一些差评。
小编发现,网络上的说法主要是针对品质问题,此前有报道称其面膜含有高风险防腐剂,而且冒用国家药监局做虚假宣传的嫌疑。另外,该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2018年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所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接到涉及公司的消费者投诉51件次。黑猫平台投诉的搜索结果有122个,投诉量为34个,其中,多次出现的投诉字眼是面膜中有异物。
如果上述是真的,那么涉及到的就不止品质不过关,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是否诚信经营问题,虚假宣传在当下可不是小事。
轻研发重营销
并且到了现在,敷尔佳似乎还处于各种风波中,比如“轻研发重营销”,尽管传闻中的6名研发人员,如今已增至10人,但这个占比还是较低的。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敷尔佳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9%、0.32%、0.87%,而其销售费用占比却高达16.75%、16.01%、22.06%。
售价也一度引发热议,敷尔佳披露的问询函显示,2020年-2021年间,其医疗器械类敷料和化妆品类面膜采购单价分别为9.12元/盒和10.17元/盒,9.8元/盒和9.99元/盒。当中都是五片,也就是说,单片平均才两块钱。而白膜在旗舰店的定价是148,黑膜为199,那么算起来就是,白膜一片29.6元,黑膜一片39.8元。
另外一个就是被传涉嫌传销,其分销联盟系统平台涉及自然人经销模式和返利制度,有人认为这种模式设置了销售额返利,令联盟经销商成员具有“发展下线”的空间,之前,其10.86亿元收入来自于此,占比65.83%。
综合来看,尽管已经上市,但是敷尔佳目前的处境还是有点尴尬的,如何摆脱这种境地,关键要看接下来该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