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熟知的化妆品行业里,“内卷”现象也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说,不少化妆品品牌、化妆品店、代理商就是被“内卷”搞垮的。我们都很痛恨“内卷”,觉得“内卷”引发了很多不必要的竞争,但是我们目前都无法逃避“内卷”,始终困于这样无休无止的竞争之中疲惫奔波,最终迷失自我。
化妆品行业的“内卷”,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成分与功效的“内卷”。前段时间“成分党”兴起,一众化妆品品牌便纷纷炫出自己的成分,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卷”便出现了。对于某种比较热门的成分,当大部分品牌都只添加3%~5%的浓度时,突然有一个品牌添加到了10%的浓度,市场走向便开始发生变化。于是,很多品牌便也纷纷开始提升成分浓度,从5%到10%,再从10%到12%,就看看谁高得过谁。
事实上,很多化妆品人都明白,一些成分只需要到某个特定的浓度就有效果了,属实没必要提升到过高的浓度,有时候甚至会弄巧成拙,浓度太高导致消费者肌肤过敏等等。并且,成分浓度一旦走高,成本也势必增高。但是“内卷”从来都不会在意这些,时至今日,护肤品之间的对决依然跟成分浓度息息相关。
“卷”完了浓度便“卷”配方,久而久之,化妆品市场上便出现了各种“双重配方”、“三重配方”,甚至“四重配方”。总之,就是配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新奇”,挑战的是品牌各自的勇气。
然后是化妆品营销的“内卷”。“价格战”是化妆品行业一贯的现象,大家司空见惯,然而近两年来,化妆品“价格战”也越来越“内卷”了,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价格越来越低。
直播卖货的崛起是催促化妆品价格“内卷”的重要因素,日复一日的打折,越来越高的优惠,让许许多多没有折扣的化妆品品牌无路可走。除了直播卖货之外,抖音、快手等等一众社交媒体上的产品价格更是低得惊人,一罐30毫升的精华甚至9.9元就能带走。
越来越“内卷”的价格,让越来越多价低质廉的产品横行霸道。
最后是化妆品流量的“内卷”。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在化妆品行业里,近年来便诞生了不少依靠流量积累而迅速崛起的新锐品牌,如完美日记、花西子等等。
这些新锐品牌通过大量的新媒体推广、KOL带货,营造了庞大的流量池,而后便依靠这个流量池不断推出爆品。流量变成为了生意的根本,许多传统品牌不愿落后,便也纷纷效仿,涌入流量“内卷”的浪涛。
事实上,品牌赢得人心才是生意的根本,流量只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然而,“内卷”让这一切本末倒置。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许多化妆品品牌甚至不惜代价,孤注一掷。
总而言之,化妆品“内卷”,谁都不可逃,但我们仍然要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