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干姜、肉桂称之为“温阳三剑客”。干姜味辛,性热。辛而行散,性热燥烈。有解散风寒、温肺化饮和温中回阳的作用。尤善治脾胃寒证。附子辛热,性热。辛热温煦,通行十二经脉,上助心阳,能温煦心阳以通经脉,中温脾阳,能振奋脾阳以助健运,下补肾阳,能补助肾阳益命门之火。“性走不守”,功善散寒止痛,有回阳救逆之功效。肉桂味辛甘,性大热。辛热散寒,甘热助阳,温通形滞,作用温和持久,“守而不走”。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功效。

张东明医生表示,脾胃虚弱患者的症状表现就是腹泻、大便溏、排泄物中有食物残渣,中医称之为“完谷不化”。这种情况下患者还伴有怕冷、肚子胖的情况。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就是因为中焦脾胃以及下焦虚寒导致的。这里所说的“虚”主要是功能的萎缩,“寒”就是能量的不足,也可以说是阳气的不足。脾胃虚寒的人一般都舌苔白腻厚,并且有齿痕,说明体内是一片虚寒之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调理虚寒怕冷的症状,使之浑身阳气十足。同时、中焦、下焦虚寒的人,因为长期体内的寒湿,在影响消化系统额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殖功能。有的患者会出现阴囊潮湿、缩阳、早泄、房事不和谐等诸多病症。这种情况可以用温补脾肾的药来进行加减。

阳虚之人不但怕冷还有上火的症状表现,比如容易口腔溃疡,这种情况就是阳虚化火,此时不妨用干姜、肉桂,外加生龙骨、生牡蛎、煅磁石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使之上焦之虚火降到中焦脾胃以下,也称为引火归元。“上火”,阳虚者为多数。对于这样的“上火”,生活中是扶阳,还是泻阳,是温补还是凉泻?可以说,若滥用寒凉药去火,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医圣张仲景有句话:“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病有阴阳,证有阴阳。阳虚证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就是扶阳抑阴。而顾护脾阳,慎食生冷,这也是预防“上火”的前提,也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