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表性胃炎的患者群体从儿童到中老年人都有,但是以20-40岁为多见。轻度的以上腹饱胀感、喛气、打嗝、排气等为主要症状,此时可以排查幽门螺旋杆菌后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来看,病人多由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虚寒、湿热中阻等引起的。
肝胃不和的病人多兼有气滞,除了脾胃的症状以外,突出的特点是脾气比较焦躁,或是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时症状加重,治疗的时候可以以疏肝行气、疏肝和胃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辨证加减。张美莲医生在治疗中常用枳壳、柴胡、郁金、陈皮等理气疏肝,患者药后反映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正处于更年期,或者合并有焦虑、失眠、抑郁时,往往容易反复,需要较长时候的调整。
脾胃虚弱和虚寒时有并存,有阳虚、气虚、中气下陷等,病人表现为食即腹胀,食欲差,大便稀溏,面色暗黄,久之消瘦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以老人年多见,但是也多见于长期节食的青年。治疗应以补气健脾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加减,胃虚弱的酌情选用焦三仙等等,总体还是以补虚为主。如果兼用湿气,可以酌情使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加减调理。
湿阻中焦的脾胃之证多由饮食失节、情场所伤引起脾胃升降失调所致湿浊内生、脾失健运,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加味用得比较多,如果有痰湿,考虑合三子养亲汤一起化裁。
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胃镜检查出现全胃的炎症细胞时,或者合并有溃疡的时候,疼痛相对会明显一点,多数的患者到这一阶段才匆忙求医,如果没有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此时的溃疡面经过积极的治疗还是比较快可以愈合的,如果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抗生素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
张美莲医生指出,脾胃是后天之本,五脏居中,旁溉四方,脾胃不适,久之易引致其他症状,由此,及时治疗浅表性胃炎既是预防脾胃病本身进展为难治性疾病的需要,也是预防发生其他变证的重要途径,爱护脾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理情志,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