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中医治疗贵在坚持,这是因为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而癌症在发展的各个阶段证候都有可能变化,如果证变而方不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有可能对身体有损害。癌症术后基本是本虚标实,到后来基本是以虚证为主,由此,建议癌症病人至少一个月复诊一次。陈涌主任认为,证虽然是通过四诊而得出的,但是病人的主观感受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比如肺癌病人做放疗时口干口渴可能是阴虚的表现,而到舌胖大,不思饮则可能会是水湿内停,中焦蕴温所致,“证”已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就应当及时找医生复诊。

陈涌主任临床发现,坚持及时复诊的晚期癌症患者,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症状减轻或者消失,有不少还是可以过上相对有质量的生活。北京的张先生患有结肠癌,术后半年,于2018年找到陈涌主任诊治,当时患者已经86岁高龄,并发糖尿病、高血压、肺炎、胆囊结石等多种基础疾病,术后元气大伤,大便潜血、面色萎黄、消瘦、多梦易醒,倦怠乏力、腹胀,生活比较痛苦。陈涌主任经过详细四诊,辨证气血两虚,相应处方,同时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张先生大受鼓舞,遵医嘱定期复诊,大便潜血消失,腹胀及睡眠亦有好转,血压血糖也得平稳。2020年3月,张先生复诊发现肝脏和前列腺外周代谢异常,病人自觉有不适症状,经过陈涌主任及时调方治疗又得到缓解,一直到现在,张先生已经88岁高龄,仍在定期复诊中,两年多来换方10多次,现一般情况尚可,生活自理,心态平和,癌症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陈涌主任始终认为,中医的四诊辨证,能及时发现晚期癌症病人病情的变化并施予合理的治疗,改善病人的主观症状,在调理中治疗,在治疗中减缓病程的进展速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舒适地生活更久,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定期复诊,及早发现“证”变,指导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