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鼻整形修复假体并发症及感染情况
并发症
移植物偏斜/外漏
移植物偏斜最常见的原因是将移植物放置在了不对称的腔隙里,这种腔隙通常是经单侧切口以闭合入路分离的。当打隧道时形成了不精确的腔隙,可能会使该腔隙相对移植物来说过大,留下了向某一侧移位而形成向侧方偏斜的空间,最终导致移植物出现偏斜。另一个已知的移植物偏斜的原因是放置移植物前没有矫正扭曲或偏斜的鼻背。如果鼻背高度不足,术前鼻子本身的歪斜并不会很明显,但是垫高以后,歪斜的鼻背就会很明显了。
大部分外漏的情况都是将较硬的假体(诸如硅胶或Medpor)置于鼻尖时出现的。最常发生外漏的位置在鼻尖皮肤,膜性鼻中隔以及前次手术切口处;假体外漏也有可能出现在鼻根部位。为了防止皮肤出现压迫性坏死,突出的假体需要尽快取出。。
偏斜或外漏的假体也需要小心取掉。与硅胶相比,取出Gore-Tex和Medpor时会更为困难,因为后者的组织粘连更重,取出深层放置的假体需要进行大范围分离,术者必须特别小心,不要损伤外覆的皮肤而出现穿孔。取出硅胶假体时,其深面的包膜一定要去除,这样才能让新的移植物在鼻背有良好的固定。再置入任何软骨或移植材料时,必须固定确实,以防移植物移位,而这个现象发生几率很高。在硅胶假体上打孔或在其边缘做一些小的楔形切口有助于预防假体滑动。腔隙大小刚刚好是最理想的,但是取掉假体后,腔隙往往会变大。在一个广泛分离的腔隙中,把肋软骨以4-0PDS缝线固定在上外侧软骨上。在骨性鼻中隔上,用锉把骨质打磨得粗糙一些,确保移植的肋软骨活动度最小。另一个办法是,将肋软骨用克氏针经皮固定在鼻骨上。
固定2周后在门诊取掉克氏针。如果骨性鼻锥或软骨鼻背有偏斜,充填鼻背之前必须先行截骨,或用其他方法处理歪鼻。
虽然鼻背重建可以用假体或自体软骨,但鼻尖塑形只能用自体软骨。皮肤需要精心护理,以防进一步瘢痕化。常会用自体或同种异体的筋膜或软骨膜加强外覆的过薄皮肤。
假体感染
感染是假体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感染在术后即刻或1个月内发生。迟发性感染甚至可能发生在术后20年而无任何明显原因。据报道与Gore-Tex相比,硅胶假体的感染发生率更高。
抗生素治疗可能会解决感染,但常会复发。我治疗急性感染时,会静滴抗生素1周或2周,并用碘伏冲洗。如果感染还得不到控制,就将假体连同其包膜和肉芽组织一并去除,创面用碘伏和抗生素溶液冲洗。修复要推迟到假体去除后,直到感染控制。
通过术前静滴抗生素、术区完全无菌、减少假体操作、处理假体前更换手套等措施可将假体相关的感染率降至最低。假体必须要恰当地置于骨膜下层,因为骨膜本身就是一种屏障。让假体和切口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可将感染几率降到最低;因此软骨下切口较软骨间切口更适合用于放置鼻背移植物。术后,在切口处涂抹抗生素药膏或溶液,同时患者口服抗生素至少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