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宋发全教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就职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工作。在这里,他从一名毕业生完美蜕变成一位合格优秀的耳鼻喉医生。正因为他的努力,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不断获得来自病人的肯定,曾治疗过的喉癌病人、患法洛四联征且面瘫的病人等,都表达了对宋发全教授的深深感谢之情。

1982年,山西省肿瘤医院办了一个头颈肿瘤学习班,宋发全教授被派去进修学习。这次的培训,让宋发全教授的医术再次提升一个台阶。1983年,进修毕业后,宋发全教授开始着手进行肿瘤手术,包括部分喉、全喉、颈部淋巴结清扫等。
医疗援助,医德医术的进阶
从毕业生到医生蜕变再到医术提升,宋发全教授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医术日渐精湛。凭借医术实力,宋发全教授于1990年作为专家组成员被派遣到非洲喀麦隆进行医疗援助,在非洲度过了人生当中不平凡的一段时光。
这次医疗援助,到异国他乡,无论是在治疗技术、沟通方式还是适应能力方面,对宋发全教授都是一种考验。不同国家的医疗体系不同,看病就医的流程有差异,再加上与当地百姓的接触,跟闯关似的,要一样一样的克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宋发全教授完美地结束了援助活动,援助期间,治疗技术得到当地百姓的肯定,并且与百姓建立了深厚友谊。
对于这次的医疗援助,宋发全教授认为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活动,治病救人再加上非洲的特殊医疗条件,无论是医术还是心性,都能让人有所提升,同时也拓展了自己对医生职业的新认知。

学而无涯,披荆斩棘荣誉加身
1996年,宋发全教授被调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这时的宋发全教授已经能成熟应用内窥镜技术、激光诊疗方式,擅长咽喉疾病、鼾症、头颈肿瘤外科、鼻窦炎_鼻窦窺镜手术,且对小儿耳鼻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宋发全教授在对医学研究方面从未止步,他大量阅读医学著作,不断拓展知识层面。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宋发全教授开展了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对面神经手术进行了深度研究和时间。宋发全教授表示,因耳部手术的复杂性,需要涉及方方面面,面神经手术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手术快的一两个小时,慢的甚至四五个小时。
宋发全教授经过不断研究耳鼻喉相关的医学知识与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著20多篇。在论文学术研究方面,宋发全教授取得了多项成就,比如凭借《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喉癌动态喉镜诊断与防治及病理起微结构研究》获得了省级科技三等奖《bFGF/GFP基因对药物性豚鼠耳蜗损害的防治作用》获得院级科技一等奖,《自体耳屏软骨—软骨膜在鼓室成型中的应用》获得院级新技术奖。
宋发全教授除了在临床研究上取得非凡成就,还身兼多项学术任职: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球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以病人为中心,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宋发全教授认为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诊治病人,始终离不开“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以治病救人为使命,带着使命感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宋发全教授的“以病人为中心”在临床诊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关于耳鼻喉疾病,无论是小症状还是大疾病,始终急病人所急,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站在病人的立场去解释疾病及治疗方案,通俗易懂,让病人易理解、易接受。
宋发全教授走上从医道路是理想、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从医以来,他从未忘记自己从医的初衷,以前他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业务水平始终站在本学科前沿,获得业界同行的一致好评,如今,他依然笔耕不辍,奋然前进,在耳鼻喉医学研究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发全教授将不定期到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会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化,让更多西南地区的群众享受到一线城市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