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粒缺合并感染,要看病人、查体、找感染病灶、观察体温是怎样变化的,峰值体温是多少,检查血流动力学是否有问题,这些都必不可少。
②:这些病人急诊要查感染两项,G实验GM实验可能要到第2天到第3天才能查。

综合评估以后,才能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我们在用药同时每天都要评估病人的精神、食欲、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峰值体温有无下降等跟感染有关的表现。
如果在第2-3天病人有新出现的干咳、胸痛等表现,可能需要提前做CT,检查是否有真菌病灶的出现,往往这些病灶累及胸膜。
在南方,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原因,真菌感染的比例相对较高,往往累及胸膜,中下肺外带楔形或结节样的病灶可能是其早期表现。有这些蛛丝马迹时我们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
杨教授解释说:“感染病人CRP、G实验、GM实验的动态变化,也是我们调整药物很好的依据。”
当使用抗生素后,患者精神状态好转,在不发热时一般情况很好,而峰值体温一直不降,需要排外导管相关的感染。例如是否每天有2-3次的体温高峰,是否每次发烧病人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如畏寒、寒战,然后迅速高热。
如何选用抗生素,应结合良好的临床观察、查体,动态追踪与感染相关的一系列指标,每天或隔天评估抗感染的疗效,才能在没有病原学证据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经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