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该院专家苏德魁为陈睿成功实施了微创手术。专家提醒,出现便血便痛、肿物脱出、长包流脓等症状,需及时做肛肠镜检查,排除肠癌风险。

肛门长包当皮肤病治
16岁小伙拖出严重肛瘘
陈睿送来医院时,高烧38.7℃。由于脓腔长期破溃流脓,还有粪水流出,散发恶臭。只要一坐下,肛门就一阵刺痛袭来。
“本以为肛门长包是皮肤病, 没想到竟是肛瘘! ”陈妈妈边说边抹泪。经肛肠镜检查,确诊为后马蹄瘘(复杂性高位瘘)。治疗关键在于找到肛管里的内口,苏德魁在距离小陈肛门10cm 处发现了内口,属于严重高位瘘。此外,在他肛门右侧有5个外口,均已破溃流脓,散发恶臭。
肛瘘又称肛漏,因肛周瘘口反复流脓、粪水和气体排出,而称为“漏”。并伴有疼痛、发热、寒颤、乏力等症状。不少患者肛周长包时,以为只需买些皮肤药消肿止痛,苏德魁提醒,这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病灶会继续侵蚀肛门“打洞”,打出多个瘘管。
肛周脓肿引发肛瘘
四处“打洞”排粪便
“临床上,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邱钢林表示,大便干结损伤直肠粘膜,出现脓肿。脓肿向外扩张,“凿出”一个或多个“洞”穿出皮肤,形成肛瘘。中医上说“老鼠偷粪门”,就是形容脓肿像老鼠一样在肛管打洞,以至于排便时会有粪便从瘘管中排出,加剧瘘管感染,导致肛门恶变。
苏德魁提醒,患者往往是“疼痛—流脓—缓解”反复出现,每发作一次,就可能形成一条瘘管,一般的患者有1-2条,严重的多达十几条。 瘘管多了,大便失禁,伤口经久不愈,导致创面扩大、溃烂、坏死,甚至引发肛管癌。

瘘口易恶变
无痛微创成治疗首选
瘘口产生后反复流脓,污染内裤,易使病灶感染恶变,并引发败血症。
传统肛瘘手术需要把皮肤切开引流挂线,疼痛大、易复发。目前,无痛微创技术只需将直肠纤维镜探头推入肛门,精准定位内口,直接微创电凝,使内口迅速干结闭合,再清洗剩余脓液。苏德魁表示,采用该项技术,粪便不会进入到周围组织,疼痛轻,不易复发。自呼市东大肛肠医院开展该项治疗以来,极大提高了市民治疗肛肠疾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