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来自政府、品牌等多重压力之下,此前迅速发展的奢侈品代购市场在过去一年里出现下滑。全球咨询机构贝恩1月19日发布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依然不振,总体销售额为1130亿人民币,同比跌幅从上年的1%进一步扩大至2%。2015年代购市场的规模从上一年度的550亿至750亿元,降至340亿至500亿元左右。不过随着一些领先品牌的全球价差调整措施等,可能会刺激在中国的销量增长,2016年国内市场有望迎来反弹。
男士用品市场领跌奢侈品市场
在2015年奢侈品消费中,男性用品大幅度缩水。其中男士服饰的整体销售额下降了12%,位居降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腕表类。而女士服饰则实现了10%的增长,而珠宝和化妆品类分别有7%和5%的增幅。
去年,奢侈品品牌出现关店潮,其中男装品牌关店数目最为明显:雨果博斯关闭了11家,是24个主要奢侈品牌中关闭门店最多的一家;另一男装品牌杰尼亚在未增加新门店的同时关闭了4家门店。
布鲁诺称,商务馈赠的消费大幅减少,是包括手表等在内的男士用品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同样的原因,以往更加依赖商务馈赠的华北、东北地区近年的奢侈品市场受到影响更大。此外,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股市暴跌也对奢侈品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代购市场开始逐渐缩小
虽然本土奢侈品消费持续下跌,但2015年中国人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费仍然增长了6%,从上年的3800亿元上升至4050亿元。其中,中国人海外奢侈品购物的整体涨幅达到10%。在过去一年里,海外购的目的地从传统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转移至日本、韩国以及欧元区和澳大利亚。2015年中国居民在日本的奢侈品消费总支出增长了251%;而香港下降了25%。
但在海外购增长的同时,代购市场却开始缩小。贝恩称,跨境电商和海外网站在中国的兴起,分流了代购人流;此外各大品牌致力于缩小价差,政府加强管控,也是海外代购市场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代购的管控。据了解,海关从去年9月起加强了截查,尤其是对于从热门购物目的地,如日本、中国香港等地返回的旅行者及包裹;同时,政府正在更多城市成立自贸区,并将单笔跨境在线支付限额从10000美元提高至50000美元;继去年5月大幅降低多个品类的进口关税后,今年1月,包括毛织服装、部分鞋履的关税进一步下降;此外,从去年8月开始,人民币持续贬值,使得海外购物的差价进一步缩小。
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复苏
为提振中国市场销售,香奈儿于去年3月份带头开始调整价差,不少品牌随后或明或暗地跟进这一价格策略。布鲁诺称,在降低中国售价后,香奈儿在中国的门店人流明显高于其他品牌,这一情况势必会促使更多品牌在2016年采取类似策略。
近日,博柏利(Burberry)发布财报时表示,尽管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香港地区的利润下跌了20%,但中国内地的销售额恢复增长。财报数据显示Burberry在中国整体地区取得了1%的零售收入增长,二季度时该数据为下跌4%,似乎印证了品牌的观点——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正在复苏。无独有偶,和Burberry持有一样观点的还有历峰集团(Richemont)的最新财报也显示2015年底,最大市场亚太地区当中的中国内地继续回暖。集团表示,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的销售均十分疲软,但是中国大陆的销售增长速度正在加快。
布鲁诺称,无论是来自品牌还是政府,上述对海外代购的不利措施还会继续的话,那么预期2016年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有望出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