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京东发布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201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150亿元,同比增长71%;净营收为441亿元,同比增长52%。
相比阿里巴巴三季度GMV同比增长28%,京东同比增长71%是一个震惊的高增长率,这个数字也远高于全国网上零售业的增长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京东的交易总额依旧保持着近两倍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
业界人士分析,京东的增速是阿里的2.5倍,一方面表示京东活跃用户数增长带来了横向增长,另一方面也说明阿里的用户规模增长也基本上到天花板了。从宏观来看,京东未来高增长状态至少还会保持两年以上,阿里的增速则可能降到20%以下。
在11月份的“双11”(从 11 月1日延续到 11 日)促销中,京东总下单量过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0%,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40%。在11月11日的最高峰,京东再度刷新销售记录,全天(00:00-24:00)下单量超过3200万单,同比增长130%。其中,移动端下单量占比达到74%。
为了继续强化电商购物平台优势,京东联手腾讯推出了“京腾计划”,为商家提供一套有效建立品牌、提升营销效果和顾客体验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京东联合百大品牌建立“品质购物”联盟。基于客户为先、正品行货的理念,京东将在商品采购、商家引入、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始终致力于提供最优品质的商品和最佳的用户服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京东仍亏损5.308亿元,净利润率为-1.2%。这是京东自2014年5月22日在美国上市以来,连续第6个季度亏损。而在此前的2014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第一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京东分别亏损5.825亿元、1.644亿元、4.543亿元、7.102亿元和5.103亿元。也有市场人士表示,“亏损”仍是京东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尽管受连续亏损困扰,但有投资者却看好京东前景。高盛研报指出,尽管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京东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其第三季度的业绩和第四季度的指导性预测,缓解了外界的担忧,基于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的京东目标股价为每股37美元,并重申“买入”评级。
不过,也有投资者对京东前景表示担忧。公开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老虎全球基金减持京东股份约18%,但截至9月底老虎全球基金持有的京东股份价值仍达到约15亿美元,在该基金的投资资产中价值位居第三。
从财报来看,京东的连续亏损并非经营问题,而是上市后股权激励、与腾讯合作时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以及战略扩张的持续投入所致。京东有关负责人士表示,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和腾讯合作产生的摊销需要分期计入,但这不涉及现金流,更不代表公司日常运营结果。这一摊销年限较长,未来还将按季度计入,仍将会对京东的净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京东过往财报看,虽然连续亏损,但京东的净利润率始终维持在-1.90%之内,而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2014年第三季度、2014年第四季度、2015年第三季度,京东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3.708亿元、8380万元和2700万元。
此外,京东上市后一系列运营支出和战略投入也是造成公司持续亏损的原因之一。京东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就显示,在设备采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业务上,公司进行了大量投入。不过,京东认为上述投入对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大有裨益。
和连续亏损相比,京东持续增长的营收仍令人满意。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150亿元,同比增长71%,净收入为441亿元,同比增长52%。
但也有分析师指出,2015年第三季度,京东GMV同比增长71%,净营收同比增长52%,和此前几个季度比,出现增长放缓迹象。此外,第三季度京东自营业务GMV为613亿元,而第二季度为647亿元,单季下滑了34亿元;第三季度电子和家电业务GMV为568亿元,第二季度为590亿元,单季下滑了22亿元。这两项核心数据出现下滑,同样不是好兆头,可能预示着京东未来陷入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