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实体零售业瞄准零售自有品牌产品商机
眼前电商打造的各种疯狂购物节收益颇丰,如即将上演的“双十一”购物节,电商一天的收益可能相当于实体零售商数年的营业额。电商对零售市场的冲击使得实体零售企业内心更加焦虑,举步艰难。
面对商业地产市场前途未卜,及电商抢滩步步相逼,实体零售企业抱团转型的当下,到底怎样才是更接地气的转型方式?那就是着手改变严重同质化问题,提高毛利的零售自有品牌产品。
迎来转型潮 瞄准零售自有品牌产品商机
尽管国外零售自有品牌办的如火如荼,但是面对国内30多年“买手”断层的现实,许多国内的传统零售企业对于从联营模式到自营模式的转型提出质疑。其实越是在市场环境不好,不转型就是“找死”残酷现实下,零售自有品牌的杠杆效应也就更明显,它不仅不会像商业地产那样需要二次创业,更能利用自身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度和原有资源,通过源头直采,销售避免同质化的商品,全程拥有主动性的品类管控,达到提高毛利的同时增加消费者粘性。
看看身边的知名传统零售企业,从以王府井为代表的百货业态,到以家乐福、沃尔玛、华润万家、欧发等为代表的超市业态,再到以全家、7-11为代表的便利店,甚至是莎莎、万宁、丝芙兰这样的品类专业店,都能看到贴着他们标签或是特别打造的零售自有品牌产品,做的怎么样?是否有利可图?你去看看便知道。
看完同行业做零售自有品牌的先行者们,回头看看传统零售企业的劲敌“电商”,乐峰网的自有品牌化妆品“静佳神话”;凡客用高品质的单品做为“回归首秀”;当当网也开始做自有品牌的内衣甚至羊绒围巾;此外百丽旗下的优购自有品牌气垫鞋也要上市了。可见,电商也看到了零售自有品牌这一趋势,并且态势是逐渐升温。如果说5年前实体零售企业因为忽视了电商的疯狂购物节而至今抱怨愤恨,那么如今面对电商接踵而来的自有品牌创新,实体零售企业仍选择忽视,那5年后的今天是否会历史重演?
引擎启动 2014PLF引领中国零售自有品牌市场
不管是海外零售自有品牌创造的收益,还是国内零售市场的引导推动,不少实体零售企业都在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零售自有品牌的发展试验。再回观国内各大实体零售业转型的现状,许多企业都纷纷开始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零售自有品牌,但碍于发展零售自有品牌的供应链角度、业务战略、市场次序等都不擅长,整体的市场效果都没达到现想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