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1800家店,如此迅猛的扩店速度,屈臣氏做到了!
8月22日,屈臣氏迎来它的25周年庆典,在总结过去辉煌的同时,屈臣氏中国区行政总裁罗敬仁透露了下一步更为艰巨的任务:2017年,店铺总数要达到3267家。
能把未来扩店的数目精准到个位数,说明屈臣氏是绝对的有备而来。遍地开花未尝不是好事,但是,想要3267家店业绩全线飘红,屈臣氏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屈臣氏透露,2017年,在店铺开到3267家的同时,它还要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布局总计12家仓储中心,此举目的很简单:帮助屈臣氏渠道下沉,抢占三四线市场,并发展电商。
套用最恶俗的一句话:市场不是你想抢,想抢就能抢。欲下沉渠道,屈臣氏面临的拦路虎不止一个。
第一只拦路虎:屈臣氏
去年,有传言称李嘉诚有意将屈臣氏从和黄集团中拆分出来,独立上市。然而今年3月,李嘉诚虚晃一枪,接受了淡马锡的战略投资——认购屈臣氏控股24.95%间接股本权益,屈臣氏的独立上市计划也从今年延后至两三年内,而此上市时间表,恰好与屈臣氏中国最新五年计划,疯狂展店3267家的计划对接上。
尽管屈臣氏在电商上体系完备,自建了官方商城、掌上网店,也入驻了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坚持大笔投资自建仓储,电商板块始终不过是屈臣氏完美上市的标配之一。
第二只拦路虎:电商
电商的出现,让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能够在流行的第一时间购买到一、二线城市最流行的产品。屈臣氏要到三、四线城市去开店,就得把那些原本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拉到线下门店来。
反观屈臣氏的条件,优势略显微薄。比价格,同样的产品,电商价格比你低,还包邮送货上门;比产品,屈臣氏新品开发速度干不过反应灵敏的电商;比服务,屈臣氏有一支强大的“专业化服务团队”,但受场景所限时间短,套路老旧。
第三只拦路虎:本土连锁品牌
从基层发展起来的娇兰佳人对三、四线市场有更深的洞察,娇兰佳人门店多开在社区附近,产品囊括在三、四线市场扎根多年的知名国产品牌,甚至覆盖到卷筒纸、洗衣液等家庭消费品类,俨然把自己打造成了社区美妆便利店。
现在看来,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个护零售连锁品牌娇兰佳人、千色店在产品和消费者洞察上相比屈臣氏有优势,而且规模已经不容小觑。对屈臣氏来说,这个化妆品零售老大的位置,坐得绝非高枕无忧。
第四只拦路虎:人才瓶颈
随着屈臣氏中国本土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系统的链条还是最容易、也是会最早发生断裂的环节。迄今为止,中国屈臣氏公司人力资源的主要缺口远不止选址经理,有急需引进对接和应对供应商的采购主任、采购助理,有待招募的肩负屈臣氏自有品牌开发的采购主管,以及大批优秀的店铺经理和储备干部队伍。。。。。。
屈臣氏一直高调畅想人才引进计划,但是看看百度里的“屈臣氏贴吧”就知道是多么可怕和恐惧,很多在屈臣氏履职的底层员工的积怨非常强烈。
面对不到1000家门店的生意规模,都折射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影像,又怎能设想生意发展到3267家以后呢?
第五只拦路虎:选址尴尬
以往屈臣氏只立足于国内大中型城市,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流动水平来指导选址策略,一直以来,屈臣氏认为最繁华的地段是屈臣氏的首选;次之是有大量客流的街道或是大商场、机场、以及A级写字楼。
屈臣氏在圈地扩张计划推出后,选址工作重心下移、旨在全面渗透进入国内三、四线城市,这样以来,还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则捉襟见肘,难免顾此失彼;二则邯郸学步,导致误入歧途。
目标远大,道路阻且长,未来会怎样,谁都不可知,惟愿等到2017年,屈臣氏能为自己远大理想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