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数据营销企业AdTime,从市场研究、消费研究、竞品研究三方面对护肤品行业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期深度洞悉女性的购买习惯和触媒习惯,精准把握女性消费心理。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美容及个人护理用品里最大的子行业当属护肤品类,其市场容量已达910亿元。 专业机构预测,未来5 年,护肤品类的增长速度将维持在10%左右,预计到2016 年,其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00亿元。
综合价位和目标消费群两大因素考虑,护肤品品牌可以分为:大众、中档、高档三大类。 中高档市场对被外资品牌霸占,本土品牌占据大众市场,后者正在向中高档市场发力。
数据显示,互联网人群的品牌关注仍以国外品牌为主,国产品牌中的相宜本草、佰草集表现出色。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善肌肤面膜产品,面膜的即时护理效果满足了他们变美丽的迫切需求。在消费研究方面,护肤品女性消费者高于男性,女性特征明显,占据购买主导地位。消费者的使用年龄分布比较平均,目标群体年龄段(25-39岁)占比 例35%,50岁以上的消费者需求减弱。消费者的平均月收入为4395元,美白类护肤品消费者的收入较之略高12%,月均收入4922元。二线城市受众占比最高,可作为护肤品品牌进行市场开拓的重点,三线城市次之。
在全国整体护肤品消费者中,接触频率最高的是滋润功能(86.4%)、美白(30.3%)功能的护肤品,消费者平均每周使用8次。滋润系列的护肤品涵盖各年龄段的消费者,需求美白功能的消费群体从20-40岁的年龄段也有比较大的需求。
护肤品用户在触媒习惯方面有较大改变,近年来,主要媒介接触中,女性护肤品使用者更多接触互联网,互联网接触逐年上升。同时,杂志依然是重要的媒介通路,但重要性逐渐有所降低。
在互联网网站种类繁多的今天,电子商务网购类网站为女性消费者的健康美丽带来更多选择和便捷,女性/时尚类网站受到女性护肤品使用者青睐。
将所有传播途径综合比较,口碑传播对高端女性选择护肤品的影响巨大,远超过广告;
一线销售人员对高端女性的护肤品选择也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AdTime报告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行业分化效应逐渐显现,众多品牌正在以各自不同的特点占领市场。护肤品行业进入的企业众多,竞争 白热化,资金投入高,市场更新快。中国广大的地理区域使得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护肤品都有相应分布的规模化消费群体。而各护肤品品牌根据不同类型产品、不 同季节、不同地区,针对消费者的喜好和需要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实施细分化的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会依据需要选择对应 的专业功能性产品。如美白、祛斑、瘦身等专业护肤产品企业不断在市场上创造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波。
第二,本土品牌差异化迎来机会。据报告分析,国产品牌把握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加出色,例如定位于草本概念的本土品牌迎合了消费者对绿色、自 然的需求,近年来开始脱颖而出。本土新兴品牌切入细分市场的开拓和探索,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了聚焦三、四线城市的专营店渠道这一,发展 比较成功。本土品牌虽然在营销手段上与外资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产品的原料和技术上并不落后。因此,高性价是一个较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互联网是有效推广手段。护肤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为中青年女性,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5岁到39岁,占比高于1/3,女性受众约比男性多一 倍。这群人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不及欧美及日韩品牌。互联网及杂志对女性影响力较高,受众的互联网媒体圈分布较集中。护肤品受众的媒体圈分布以网购类、女性 时尚类和视频类为主,这三者是人群最喜欢光顾的地方。同时,不可忽视社区类媒体,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在微博以及豆瓣的进行过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