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某省中型代理商A,主营国产日化二线品牌,年营业额约2000万,供货对象主要为日化专营店。现正面临三大困境:其一,业绩增长严重放缓,甚至停滞,主要原因为日化专营店本身的增长放缓,竞争日趋激烈;其二,毛利率降低,主要原因为人力及其他营销成本显著上升;其三,库存上升。虽然代理的是二线品牌,但厂家压货十分严重,动辄以取消代理权为由逼迫其吃方案。
代理商A召集高层开会,进行头脑风暴,意为困局寻找解决方案。几番讨论下来,得出一致结论,必须转型,且取得了几种转型方案,然在转型方案上得不到一致认可,不得不进行再次讨论,并寻求外脑的支援,具体转型方案分别如下。
方案一、专注成为知名品牌代理商
支持者:A公司代理这些二线品牌,虽然业绩压力相对不大,但动辄有来自渠道上游的威胁,却得不到上游的更多支持,实为鸡肋。所以,应该花大价钱去抢夺一些知名品牌,并将其他不重要的品牌砍掉,形成口碑效应,以最终占据该省日化市场前三甲位置。所谓树大好乘凉,知名品牌无论在终端号召力、品牌推广、资源配备各个方面,都优于二线品牌,容易操作市场和易出业绩。
反对者:首先是这些知名品牌抢夺代价不菲,且不一定能达成合作意向;其次是抢来这些品牌,存在与老代理商的争夺风险,容易造成市场混乱,那将得不偿失;第三是作为知名品牌代理商,明显有沦为物流商的风险,在品牌厂家面前几乎没有话语权;其四是知名品牌为追求高速成长,往往会给予代理商更大压力,完不成业绩则经常采取市场拆分的方式以实现业绩增长。
老板思虑再三,觉得自己这些年虽然赚了些钱,但要拿出太多的资金来搏这场游戏,有点难于决定。何况那些知名品牌的代理商,跟自己或多或少有些交情在,要抢他们的品牌,实在不好意思。
方案二、多元化成为跨渠道代理商。
支持者:与其伤筋动骨,大动干戈抢夺品牌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不如在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之上,增加辐射的渠道,如扩展到商超、电商,或者专业美容渠道。一来同为化妆品渠道延伸,具有相似性,容易复制;二来做销售的,一路通则万路通。而且,支持者特别强调,一旦成为全渠道代理商,则无论对日化品牌还是专业品牌,都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品牌代理权的稳定性。
反对者:其一,商超渠道的进入,需要的不只是品牌,更需要人脉,也就是买手资源,有时候使钱都不一定能进入的;而且,商超渠道需要铺货也是个问题。其二,专业线是一个非常强调售后的小众渠道,其强调服务能力而不看重品牌拉力,A公司如何去重新组建和管理这样一支队伍?其三,电商是趋势,不做永远也不会,但是那么多代理商已经走在前面,你是开C店还是做天猫?你的人才又在哪里?反对者重点强调,未来的市场竞争,一定是专业的竞争,贪多嚼不烂,只会使企业发展步入困境。
老板自是明白因人设事还是因事设人的道理。看准了市场,拥有了前景,人才自然会到;而拥有了人才,也自然就拥有了方向。但是,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是个难题啊!
方案三、做上游成为生产商
支持者:做了十几年夹心饼了,上面有品牌厂商打着压着,天天点头哈腰,只为了保住代理权,偶尔争取个政策,还得看那些总监们的脸色,是可忍孰不可忍;下面有一帮爷要供着,一个月拿个几千块钱货的专营店,却在咱几千万生意的老板面前得瑟,动不动要将你的品牌撤柜,还老是抱怨要人人没有,要赠品没有赠品,批评咱管理是一塌糊涂。所以,干脆做生产商算了,自己出个品牌,首先咱市场能保证出货吧,再联合一些兄弟代理商,这品牌就活了。
反对者:120%不同意。这些年咱们也做过不少新品牌吧,不论其产品好不好,却也有不少是投入不算小的品牌,结果不也是勇撞南墙死回头了。新品牌不是那么好做的,不是折扣低、配赠高就能赢得市场的。现在的专营店市场,基本上都被那些知名品牌瓜分了,想抢得一杯羹,没有强大的投入保障、准备的市场定位与接地气的营销策略,那就是妄想。咱有点业绩的品牌,基本上也都是握了有些年头的老品牌了。而且,总不可能去临时开个厂子吧,找谁生产呢?能保证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产品品质一致吗?
老板想想,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出品牌的代理商也不是好代理商。那些知名品牌,几乎都有着代理商的底子在撑着,成就了现在十亿几十亿的盘子。心一下子火热起来,忙着跟几个代理商朋友电话串连一下,于是乎不知多少盆冷水泼了下来:你不知道谁谁谁在广州折腾,亏了几百万?那谁谁谁现在是骑虎难下?
方案四、转型成为零售商
支持者:咱们做了这么些年代理商了,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专营店,咱也是分析来分析去,应该对专营店的经营管理有些心得体会,也帮助了不少专营店实现了成功经营或转型,所以咱开专营店,理当会顺风顺水。而且,得终端者得天下,这些年风投为啥如此青睐那些日化专营连锁店,就因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做零售还有个好处,咱这批人,都不小了,现在还到市场上去冲锋陷阵,似乎跑不动了,也应该考虑接下来的归宿了。做成连锁店,咱就可以实现股份运作,从而保障团队的稳定性与向心力,成功实现团队的传帮带。
反对者:你们知道现在专营店的关店率是多少吗?专营店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现在受百货、商超的挤压非常严重。而让专营店更头痛的是,电子商务对专营店的冲击更大。好不容易做了一场促销,卖出了几万的货,结果第二天退回来一半。原来是这些顾客上网一搜索,你的价格是人家网上的一倍,忒不地道了。还有,专营店成功经营靠的是什么?其一是地段,你再去哪里找那么好的店面?其二是品类结构,咱代理的这些品牌,能支撑一个店吗?其三是人才,现在90后,太难管理了。
老板又摸起了脑袋,这如何是好?做成连锁,不仅解决了老臣子的退路,还能够建立资本运作的通道,的确是个好主意;可是,不仅有反对者提的问题,还有资金、时间等各个方面难题。而且,前有屈臣氏等全国性连锁的跑马圈地,后有区域强店的强势拦截,新店生存,难哪。
琢磨几宿,得不出来结果。郁闷的老板郁闷地思考,得出唯一的结论:必须转型。如果你是A公司的老板,你将如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