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成本的高企,使得利润空间原本就比较薄的商超经营向微利时代又近了一步。淘宝、京东等网络商城的崛起,造成了极为显著的顾客分流——更重要的是,一种消费习惯的潜移默化,使人们不禁考虑“明天会如何”这样的问题。B2C渠道要么如淘宝盘子越做越大,要么陆续上市,如京东、聚美、唯品会。这不禁意味着B2C商城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做品牌,更意味着其基于庞大的用户体量去挖掘越来越多的赢利点。
反观在庞大经营成本压力下的商超,成本控制即已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促销无力更令事态雪上加霜。
昔日的巨无霸,会逐渐走向式微吗?这些如今制定游戏规则、甚至“店大欺客”的终端主导者,明天能否继续强悍地贯彻自己的意志?
厂商提出的新要求
日化企业愈来愈注重品牌文化的输出。
这并非指单纯意义上的品牌包装或者文案策划,而是功能的细化,概念的创新以及背后护理理念的完善。在竞争激化的行业背景下,企业被要求展现愈来愈显著的品牌独特性。这注定不是单纯的市场部或者策划公司单枪匹马就能搞定的任务,而是要联动产业上下游,尤其是调动终端从业者的文化狂欢。发布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向终端顾客阐述品牌所主导的护理理念,由此奠定自己在行业内卓然独立的品牌形象。
这是厂商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其对终端职能的新构想,然而这些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很难寄希望于通过百货杂陈的商超业态完成。
近日走访的数家企业,或者强调产品从原料产地、制作工艺、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独特性,或者阐述通过研究年轻女性的消费心理而确定下来的新型营销方式,又或者借助检测、护理道具推行全新的营养理念……凡此种种,无不对培训师、BA等终端工作者提出更高的终端素养要求。只有通过专营店,或者类似于前店后院等可以持续进行文化输出的终端业态,才能真正实现其品牌理念的贯彻。
品牌运作者愈来愈注重品牌黏性、用户忠诚度的培养,这一方面是过去商超业态未曾面临的新境遇,同时也是对“卖场主导、店大欺客”销售模式的一种反击。
厂商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将护肤、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向专业场所需求,这显然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也会影响商超的客流构成。
不对等的促销竞争
促销是许多网络商城赖以起家的法宝。淘宝、京东各有自己种类繁多的购物嘉年华,而聚美优品、唯品会则更是将特卖作为攻城略地的核心竞争武器。在这种情况,网络商城对地面各种销售形态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尤以商城、KA等为最惨烈。很显然,大型网络商城在客流量滚雪球发展、高效率订单成交的背景下,有能力也有需求不断扩大自身的产品经营种类,这是商超所远远不可比拟的。网络商城原本即以促销起家,商超所凭借的促销手法与之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网络商城在培植起客流量之后,几乎必然会走向扩充品类的道路。京东从3C走向了百货,聚美亦正在图谋进军服饰领域。而随着品类的扩大,这些网络商城自然拿得出更多引人注目的促销方案。因此,这注定会是一种实力越来越不对等的促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商城忍痛进行的促销难免愈发疲惫。
不惟如此,商超最为自豪的社区优势,实际上也在逐渐被电商所打破。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届时消费者又会出于什么原因走进商超呢?
自然,当下的商超凭借其成熟的管理体系依然能够很好地存活,某些连锁店对成本控制的把握更是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这种微创新,这些细节的改变,又是甚至是其它业态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也推动了商超的进化。然而当各种销售形态都在趋于“人本主义”,趋于“顾客为中心”,都在社区化与交互性方面取得质得提升、从而牢牢把消费者发展成为会员乃至一种理念的拥护者的时候,商超的微创新能够助其力挽狂澜、继续像从前一样风雨不动吗?
这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