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外包,所以使得代工企业风生水起地繁荣起来。
自有品牌又一波浪潮袭来
记者在跑市场的过程中发现,但凡有10家以上直营连锁店的老板总会向记者提出“未来不可避免要开发自有品牌”。貌似自有品牌是未来零售业主流趋势之一。
在化妆品零售界里,屈臣氏可谓是开发自有品牌的先祖,自有品牌数量多达2000多个,销售额占比30%以上。随后,丝芙兰、万宁、康是美也开始效仿,引发第一波自有品牌浪潮。本土连锁紧随其后,金甲虫、河北东大、山东三信、娇兰佳人、四川蓝天等于10年前开启了自有品牌推广的第二波浪潮。
今天,迫于成本上涨、电商冲击等诸多压力,本土区域连锁业纷纷开始投身于自有品牌领域,比如四川三商联盟、烟台恒美、洛阳色彩。据广州栋方艾圣集团唐新明的透露,这两年代工工厂接到的自有品牌订单越来越多,2014年化妆品零售连锁店的自有品牌开发将迎来又一波浪潮,代工工厂也迎来新的春天。
当然,自有品牌开发上也会传来负面的消息,比如产品技术不过关、自有品牌价格战、质量门事件。日化零售店成功发展自有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受制于资金、网络、技术局限,并不是依托代工工厂就能解决现有困难。这个方面更能考察代工工厂的技术与生产水平了。
背后的代工企业
代工企业,主要分为OEM(原始设备生产商,不设计只生产)和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既设计又生产),它们的发展与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程度休戚相关。
从化妆品生产链上看,按“原料商、包材商→OEM/ODM厂→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的基本顺序,我们可以知道OEM/ODM厂扮演的是生产加工者的角色,且这一角色的轮廓,随着分工明细今后会愈加分明。
业内人士分析:“社会化分工越开越细,代加工厂的职能越来越重要,未来厂家就是厂家,品牌商就是品牌商。一些拥有自己工厂的企业也不见得有多大优势,代工工厂的空间越来越大。”
首先,自有品牌的浪潮带来了加工工厂频繁的“订单”。如前面所述,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连锁店销售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诸多本土连锁店开发自有品牌,大多出于缩短供应链,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烟台恒美孙锡财接受《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时说:“零售商最了解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推出自有品牌有一定的优势。供应链挤压,有实力的大连锁谋求减少渠道成本是穷则思变的出路。做自有品牌有风险,但不做只有等死。”
随着开发自有品牌的零售企业增多,本土代加工厂的业务量也将会上一个档次。广州栋方、北京科玛、佛山贝豪三家OEM工厂频繁曝出的合作客户就是最明显的表现。
第二,诸多化妆品企业没有自己的工厂负责生产,很少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科研技术,自给自足的品牌商并不多。当然,很多代理商在选择品牌的时候,大多看中品牌背后的工厂实力,比如幸美股份工厂、京润珍珠的珍珠产业链、优奈思的玫瑰基地。
另,我们把视角放在全球市场,同样能发现国外大企业一般都愿意将生产环节交付代工企业完成,而自己选择专注于研发和销售。
这样说来,代工工厂的空间是乐观的。
事实上,即便一些大品牌随着产能的扩大,就算拥有工厂,超过自身负荷能力是存在的,或者网络品牌不断增多,他们在某一领域上还是借助专业的代工工厂。另外,对于化妆品零售终端店来说,他们意识到化妆品其实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他们在寻找生产厂家上,更是需要考虑专业技术的研发实力。这样说来,品牌商、终端店对代工工厂在生产、研发商的需求是刚性的。
目前,国内日化江湖上,除了科玛、莹特丽、栋方、雅纯、浩宇等代表加工企业,还有大大小小2000多家代工企业。它们为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支持。
多年的市场培育,代工工程已经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未来,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