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内讧”,倒不如“争宠”二字来得贴切!
一则不经意的对比,先引出后宫宠幸之争。“日韩与欧美面部、眼部、唇部三分天下,中国市场的特点在于50%的销售集中在面部。”嫔妃尚且有扶正之心,更何况偌大的中国彩妆市场。一张“脸”占半边天的局面能否有所扭转,还看眼、唇如何抢话语权?
打住。任你“仨兄弟”如何集体发力、一路高歌,倘若跟代理商、终端商们只是阳关道、独木桥互不相干,那也是枉然。再好的产品、再优的政策,没跟上市场的变化,那也只能是压箱底、占库存。
彩妆市场最近动作频频。
本土彩妆品牌大佬卡姿兰砸1.6亿冠名湖南卫视金鹰剧场,为的是推2014新品蜗牛CC霜;凯芙兰2013年销售中,底妆品类占比48%,其中底妆王牌销售额居所有彩妆单品种榜首;更有品牌韩粉世家瞅准中国一百多亿的底妆市场而专注底妆;某品牌BB霜在四川攀枝花一连锁店创销105.7万,而另一品牌BB霜单品拿下35万元、增幅20%……
2014年3月,兰瑟推出“真丝π·蚕丝纤长睫毛膏”;是月,玛丽黛佳也首发眼影与眼妆限量套盒;在终端,曾爆出某品牌明星单品睫毛膏销量达18万支,其一款眼线笔月销1.3-2万支……
同样,一众品牌卡姿兰、玛丽黛佳、伊丝诺等等,聚焦唇部市场、主推新品。更甚者,有品牌单支口红年销量60万支,有品牌单支销量占整体彩妆销量20%、年销售30多万支,有品牌客单数比往年同期增长117%、客单价增长126%、销售增幅达235%……
面部、眼部、唇部,彩妆的三大主力市场战绩频频,颇有遍地开花之势。那么,有没有可能发散性地探讨聊聊,究竟谁才是2014年彩妆的终端最爱?
脸部彩妆说:“我才是终端老大。”理由有几点:中国女性肤色普遍不均匀、偏黄、光泽度不够,而“一白遮百丑”的消费观念给足了底妆勇气;没了那些繁杂地工序技巧,简单易上手;“中国的消费者比较追求天然的感觉,外表不会像其他(注:眼部及唇部彩妆)那么张扬。”
眼部彩妆不乐意了。按照贵州娇傲化妆美容连锁机构总经理庄剑辉的说法,“一个从来不化妆的人,一下子变化成什么都涂在脸上,不现实。”但是,一旦涂上了睫毛膏,整个人瞬间精神。再说了,眼部系列少滞销品,压货不严重,“基本上没有滞销品,都是能流动起来的。”北京冰皙一族连锁机构总经理范孝卫有此感触。
最后,轮到唇部彩妆发言。她表示沉默,只是盯着《来自星星的你》的红唇妆。
究竟谁才是最终的市场潜力股,这个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彩妆的盘子被这仨兄弟给做起来了。
当面部、眼部、唇部三大彩妆品类市场集体发力一路高歌时,还要记着一点: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