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土日化企业,其成功固然由于渠道和价格的因素,但无可否认,拥有拳头产品——“黄金单品”才能使企业更能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而所谓“黄金单品”,顾名思义,那就是这个单一的产品在整个产品系列的地位十分重要,其单一的销量也许会占到企业所有产品销量的一半甚至更多。而之所以赋予其“黄金”二字,一是单品占比高,在企业的整体运营中的地位堪比黄金;二是企业的所有资源也几乎是围绕着这个单品而来,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广告资源,也都是倾向于这个单品。
可以说,有了“黄金单品”,企业完全有了可以抗衡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底气。这也是中国本土企业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远的有洗衣粉的“活力28”,靠一款浓缩洗衣粉跃居行业利润第一;舒蕾以焗油护理的洗发水红遍全国,宝宝金水则定位于儿童驱蚊止痒火爆一时,大宝一款SOD蜜畅销不衰。近的有立白洗衣粉,其一款超洁柔顺占据销量的近一半份额;丹姿靠水密码异军突起,令人侧目;霸王防脱洗发水更是制造了近年来的单品奇迹。
不管消费者知不知道,但对于企业而言,在他们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心中的黄金单品,而对于黄金单品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比如舒肤佳,虽然现在品类众多,但白色舒肤佳香皂的比重却是十分突出,自然这是舒肤佳的黄金单品。
然而当企业依靠黄金单品突围成功之后就遇到了拓展的问题,这也是经销商所呼吁的问题。比如近期的新闻里面,一些经销商对于云南白药的单一性就提出了自己的顾虑,而顾虑都集中在品类过于单一的问题上。
这个问题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是无可厚非的。经销商是经销产品的人,自然希望产品越多越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化自己的物流和人力成本。这其中经销商们还专门提到了大宝SOD蜜因为单品成功后,却一直没有拓展其他品类,导致最后单品萎缩,以至于被收购的命运。
其实云南白药也在牙膏之后进行了拓展,推出了养元青洗发水,只不过不算成功罢了。如果说单一产品对于经销商而言不好推广,那么在牙膏领域,黑人牙膏如今位居销量前三位,它问世于云南白药之前,如今还是专注于牙膏领域。如果说,云南白药牙膏这么快就到了黄金单品的天花板,经销商已经觉得单一品类不够了,那么,你让活跃了这么多年的黑人牙膏情何以堪?
再把这个话题引申一点,就是,为什么国产本土品牌的黄金单品的瓶颈就这么容易到达?
我们回过头来看大宝SOD蜜。大宝的增长乏力,并不是真的这款产品到了天花板。事实上对它最大的冲击来自于隆力奇,隆力奇的SOD蜜有补水、蛇胆、男士、女士、芦荟、羊胎素等等,姑且不论这些诉求真与假,但至少在单一的SOD蜜里面有了这么多选择,同时给了消费者需求的拓展,当消费者看到原来SOD蜜里面有了这么多品种时,他们自然会尝试。这说明,大宝的SOD蜜虽然只是单品,但并不是没有开发和拓展的空间。如果说,大宝能够在SOD蜜成功的基础上,关注消费者日益发展的需求,进行二次细分,那肯定还是有更广阔的空间。
不光是大宝,舒蕾洗发水也是这样,其固然有渠道费用增加和内部管理的问题,但舒蕾焗油博士这款产品直到企业快被收购时,才开始换了包装。这充分说明,不是产品不行,是企业没有给与产品更多拓展的空间。霸王防脱成功之后,推出了追风洗发水,在对手纷纷推出防脱产品之后,霸王的防脱产品与新品同时下滑,最后依靠防脱新品养护系列才止住了下滑颓势,这说明,黄金单品的天花板远远没有到来,而我们的企业却因为固有的观念丧失了拓展的眼光。
云南白药牙膏的天花板到了吗?拿黑人做比较,那肯定是没有。光从现在云南白药的种类来看,主打的云南白药牙膏有留兰香、薄荷香、冬青香三种,略低端的金口健有亮齿白、橘玫香、普洱香三种,外加上最高端的朗健,也不过7款。而黑人牙膏的品类有几十个。光从品类上看,云南白药牙膏可以拓展的空间就还有很大,可以进一步把消费者的需求细化,从而抵御目前其他高端牙膏的围攻。
事实上,即便是拓展黄金单品,光从牙膏领域看还可以进军漱口水,而非洗发水。丹姿水密码成功之后也大力推出了洗发水,如今看来,和养元青的表现都差不多。(关于洗发水为什么成为日化企业的天堑,将在以后的文中详细解析)
本土品牌的黄金单品为什么天花板这么快到来?从以上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在单一产品推出后,缺乏对黄金单品的升级改造以及延伸。一个相反的例子,美即面膜依靠红酒面膜一炮走红,随之又推出了很多系列如中药、谷物等系列,目前单品已经达到几百个,使其面膜专家的印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
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本土企业的推广,更多的是依靠经销商推销来完成,而非外资品牌依靠消费者的主动购买,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本土品牌给与经销商的利润水平是高于外资产品的,某种意义上说,这更是一种利益驱动,而这种利益驱动的结果就是一旦费用增加,利润减少,经销商就会叫苦连天。而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我们的企业就会赶紧推出新品来应对经销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品基本上都是和目前领域不相关的,比如化妆品企业推洗发水等等之类的行为。
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显得更为白热化,外资企业应对的方式更多是让利于消费者,而本土企业则更多的是妥协于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难以看到产品真正的情况,而误以为黄金单品的天花板早早到来。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首先看看竞争对手对你的冲击在哪里,这些冲击正是你的黄金单品需要弥补或者升级的地方。当然,最佳的方式是应该在他们这些对策出台之前,你自己率先改变,这才是王道。其二,看看竞争对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黄金单品到了天花板,如果没有,那么同样说明,你的黄金单品还有更多的拓展空间,至于这个空间在哪里,就需要你自己去发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