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经销商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很少活跃于厂家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也很少出现在各大行业论坛上。
他们沉默、低调、埋头干市场,他们豪迈、热情、直爽,他们把自己迷人的风采隐藏在西北角落,把自己无穷的精力与青春奉献给了化妆品销售。
由于西北市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所以很多经销商都是仅仅占据一个区域,各自为营,毕竟业务做广了,要把物流、服务搞好都是有相对难度的。所以西北比较少能涵盖很多地区,一统江湖的特大经销商。
而且,在采访中发下,所有的西北经销商都是当地人,用他们的话说,“不是地头蛇开拓不了当地市场”,人情关系、客情关系在这里是第一位的。
陕西:最活跃的份子
陕西的经销商算是圈内比较活跃,经常露脸的了。西安艺洋总经理何坤峰在西北市场打拼了四年,也算小有成就。何坤峰在当地是个异数,因为在回西安做经销商前,他一直在广州的某化妆品工作,在外漂泊过数年,在别人眼中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物。
这个年轻的小伙,晒得黝黑总是一脸朝气迎人,让人看了踏实有干劲。“在阳光国际干了几年,觉得圣蜜莱雅这个品牌确实靠谱,就接过来做了。”何坤峰西安人,回来老家埋头苦干了四年,“也算还可以吧,还是要接着努力,再接再厉,”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谦逊。
谈到西北市场,何坤峰感觉“西北的流行趋势、行业趋势都比东部市场反应慢一拍,市场整体迟钝。”他对《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记者说,如今的竞争越来越大,想生存下来不容易。百货、商超、网购这些渠道都在强大,新的专营店也越开越多,整个市场的竞争氛围日益白热化。
有人说做西北市场,物流的费用大、成本高,何坤峰就不那么认为。“都是长期合作的伙伴,物流的成本还在可承受范围”,真正让他头疼的还是市场费用,“市场这块的费用才是大头,促销导购的工资、待遇都很高,比东部沿海市场的都高”。2000元每月的基本工资加上其他的提成、福利,对厂家来说不高,但是对于代理商来说就是一笔可观的支出。
陕西虽然不是劳务输出大省,但是每年出省到外地务工的人也不少。何坤峰说“在这里做代理最大的困难还在于管理层难招,为什么这样说?这个行业夸大话的人很多,做事的人很少。做得好的人都跳槽到厂家了,现在的90后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培养得不错了都想自立门户。”
内蒙古:店品牌带动产品品牌
内蒙古的一部分属于西北市场,在内蒙古市场做了20年的于永红,有三家化妆品店,总店位于四子王旗。
20年前,于永红是国营单位的一位采购,随着单位倒闭,于永红下岗了。由于与厂家有点交情,于永红失业后,厂家找上门来,要求帮忙卖洗衣粉。于是带着妻子,他们从夫妻店开始,卖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等洗化用品。在当时的内蒙古经济落后,地区闭塞,他们没钱、没房,靠着卖洗化用品起家,夫妻俩互相扶持,一点一滴,慢慢坚持下来了。
“资金不够周转,就少订一点等货卖完了,再去进新货。”今天这些曾经难倒他们的坎都被于永红妻子一句话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
在他们店里,光是高倩一个品牌总店就卖了120万,高倩的总监梁玥说,“对一个小县城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靠着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口碑,云泉洗化在慢慢发展,现在有了3家门店。
在四子王旗,于永红做的都是街坊生意。“小镇子有小镇子的卖法,靠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好,用店的品牌来带动产品品牌,我们在当地做了20年,回头客都是冲着我们店来的比较多”。
内蒙古的化妆品店越开越多,一条街上有3、4家化妆品店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化妆品店里的流通品牌占40%,其他是中小品牌。“每个店里都有上门推销的,做流通品牌的多,西北地区没有达工厂,轻工业不发达,都是自己做买卖的,农村牧区比较多流通品牌,所以当地人要么买流通品牌,要么去城里买大牌子。”于永红对《洗涤化妆品周报》的记者感慨地说。
困扰化妆品店的问题,还有假货充斥,是西北市场的通病,对店的信誉度不高,“他们越来越喜欢大牌子,而且有条件的都到城里去买了”。其次,西北地区的化妆品店单店销量有限,因为以店为中心,能辐射到的方圆半径是有限的。而西北地多人少,化妆品店能辐射的周边消费能力达到峰值后,就再难往上提升了,所以老店的成长空间有限,新开的店往往是以分摊老店销量的方式来成长的。
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角色,大家面临的境况不一,成长的路径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在这片西北大地上他们挥洒着汗水留下了足迹,相通的是在日化行业的通路上他们用辛劳刻画了西北经销商的版图。